第671章 罗罗来了也要敬酒(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实际上他只用建一艘,之前开箱子开出了一条“威斯康辛”可以抵一条,最终成本低得可怜,而利润率1000%以上。
  买罗·罗发动机的资金这不就大致搞定了么。
  并且刚好借着交易打通m系战列舰i线,自此科技树进度达到了70%,剩下的经验还有约90万,一条科技树有余、两条有些不够。
  但只要再来100万经验,就满足了基础的升级条件。
  生意得做,战也要打!
  赵汉德看到唐文疯狂的眼神就知道这笔生意阻止不了……卖吧,搅得天下大乱说不定还对己方有益——他在心中很不负责任地想着。
  准备好的苦口婆心都没能派上用场,他最终只说出了底线:
  “航空母舰不能卖。”
  唐文比了个ok的手势,战列舰再强终也已经跟不上现在的舰队决战,但古董航母搭配先进舰载机就又是好汉一条,君不见013航母底子都还是40年代末的合众国级么,一旦造出来搭配国行f14还真不见得比尼米兹差太多。
  马耳他号都被带英视若珍宝,让辛辛苦苦掏空家底才建出戴高乐号的髪鸡眼红不已,费尽心思确立的海上优势眨眼间就被抹平。
  至少在战场拔高到天基之前,航母还是真正的核心杀器。
  ……
  羊城
  因为埃里克传来了罗·罗已经正式打算就500台发动机大单接触盖金,唐文提前来到第一飞机制造厂先做准备。
  进入六月,台风季开始彻底影响盖金。
  不仅是南沙人员全面撤离,沿海一带也开始做预防准备,尤其是今年的大洪水也对广省有很大影响。
  羊城第一飞机制造厂逐渐停工,在常布斯的指挥下开始清理地面和做好保护措施,以防地势低矮的南沙区也被倒灌淹掉。
  停工时间大约40天左右,不过影响不大。
  在97年11月赶工似的拼出2架md.11g后,12月和1月间第一飞机制造厂只组装了2架飞机,大部分时间都在自查产线防止出错,并逐步替换老外由国内技师接手,所以慢了些。
  2月又组装出2架后,麦道的派出的工程团队认为第一飞机制造厂的组装线合格、可以继续生产。
  一条组装线的产能理论上高达每个月5到6架,不过因为md.11g销量惨淡麦道自己巅峰时期一个月也就组装4架,搬到国内后可就完全不同。
  100架的产能目标定在那里,常布斯率领的团队生怕拖太久完不成拼命学、天天主动加班啃麦道的技术手册,逮着老外工程师用蹩脚的英语整天追着问试图榨干对方。
  而麦道则因为盖金与西方关系岌岌可危生怕交易中断,要知道麦道和盖金签订的协议中一旦生产线落地,每个月交付多少配件就付多少钱,如果国会禁止出口订单也就断了。
  这就是月结贸易,对买方资金负担大却对卖方百利无一害。
  另一个原因是这一笔100架订单是一次性买卖,完成这笔订单后盖金就要在国内完成复刻。
  因此麦道在帝国也是铆足了劲生产机体部件,各大供应商也毫不吝啬的提供各种子系统,生怕交易黄了,通用动力和普惠甚至不惜截胡其他订单,决心在98年提前完成200台cf6和200台pw4462的交付(100台冗余库存)。
  在各方拼命干活的努力下,自此直到6月,第一飞机制造厂试飞完毕通过验收交付的客机有5架,组装好尚未完成试飞的有11架之多,高频率的试飞让羊城东部民众苦不堪言。
  “不苦不苦,那是噪音吗,那是工业明珠的雅乐啊!”
  南沙区的领导对所谓噪音扰民说法嗤之以鼻,要知道5月份第一飞机制造厂就生产了3架客机。
  常布斯的规划是8月提高到月产能4.5架,12月直接达到麦道设计最大月产能6架,98年内极限生产42架,考虑到部件需要跨洋运输和场地不够,实际产能在32架左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