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乌合之众也是汉军(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在王华峤这个北京出身的汉官看来,这大清的兔子尾巴已经长不了了。
  谁让他前两年,可是亲眼见识北京城里的粮米价格。从一开始的还能接受,到最后涨到了有价无市,还闹出了粮荒的闹剧。
  这可是北京城,一个国家的都城啊!
  都城闹出粮荒,那这国家还是国家吗?
  反正,从那时候起,王华峤就已经觉得,大清应该快不行了。
  现在,若是城外的真是“汉军”,那他自然愿意献城投降,好歹能在新朝保住身家性命,说不得还能靠着献城立个大功富贵。
  至于妻儿老小?
  他父母早死,就只有大兴县里的妻妾儿女们,妻妾不重要,女儿也不重要,就是两个儿子有些可惜。
  不过也没办法了,这可是为了家国大义。
  好在他还年轻,还能重新娶妻生儿子。
  中午,王华峤派了衙役出城询问。
  问过之后,城外的乌合之众还真是“汉军”,但不是真“汉军”,而是汉军招抚收拢的本地义军,里面还有南京来的天使大人。
  王华峤没了顾虑,甚至顾不上午后吃饭,果断开城献降了。
  这家伙献降虽然献的无耻,但好歹也是投降了,没让城武县百姓受刀兵之灾。而且陈兴业只忙着收服天理教,完全忽略了天理教的战斗力太差。
  真让天理教的义军自行攻城打地盘,那怕是折腾到陛下大军北上,能啃下城武县都够呛。
  陈兴业对王华峤的投降再三承诺保证,不会治他的仕宦满清之罪,还会为其论功行赏。
  倒也不全是诓骗安抚,因为王华峤不是八旗奴才,还正好是去年才来的城武县,基本来不及作恶害民,所以官声确实还算不错。
  而且,这家伙又是大兴县人,给他象征性的恩赏,就能让他贡献一些可用情报,让大汉对满清的京师情况得到更直观的了解。
  城武县就这么轻松拿下,当天就挂上了赶制出来的汉字旗。
  之后,大军开始东征西讨,兵分三路,分别去打单县、曹县和定陶县。
  单县和曹县属于清军地盘,天理教在其中没啥势力。但这二县距离大汉地盘太近,又没有什么守军防御。
  见到天理教大军打出汉旗,没有二话。
  要么县令直接投降,要么属吏衙役砍了县令,而后开城投降。
  反倒属于天理教地盘的定陶县,还真就打了一仗,就是打的有些抽象。
  定陶县令誓死不降,带着衙役们就要守城。而来到定陶县的天理教义军,终于吸取教训,用起了适合长度的攻城木梯,但还是没人去填埋护城河。
  一句“杀清妖”喊出口。
  攻城全靠前面的义军自己扛着木梯游过去,不会游泳的干脆就没参与攻城。
  一战打下来,天理教义军、定陶县衙役加起来,共伤亡七人,还失踪两人。
  打着打着,定陶县城门就开了。
  还是天理教在城中的士绅教徒,趁机买通了看门衙役,才把城门打开,放了义军进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