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大势在我(4 / 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管家私下算了算,合起来不下三四千两银子,最多的几百两,还有些许零零散散的,以布匹绸缎最多。
  “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真保镇、昌平镇十一镇,共有天下精兵之七,合计八十万,每年军费七百万。”
  “京营占天下精兵之二,合计十二万,每年军费一百四十万两。”
  “此次裁军各部商议结果除辽东镇、大同镇与太原镇之外,其余八镇皆裁军至三万兵,辽东镇留兵十万、大同镇留兵十万,太原镇留兵六万。”
  内阁。
  兵部侍郎李源念着册子。
  张吉甫脸色平静,在场其余人面色各异。
  此次裁军规模不小,从八十万变成五十万,减少了整整三十万。
  裁军规模最大的是太原镇,最初为十二万兵,如今缩减为六万,也就是要裁六万,等于要裁一半。
  其次是辽东镇。
  辽东兵马合计十五万,考虑东胡和蛮族的不稳,所以保留十万之多,可依然裁减了五万,只比太原少了一万。
  至于同为十二万的大同镇,反倒是缩减的最少,只裁兵两万。
  与蓟州、宣府、真保、昌平这四个围绕京师,原本五万兵力的军镇一样,同样只裁兵两万。
  在场的官员们纷纷开始揣摩。
  这份名单背后的意义。
  “天下不安,南安郡王前线失利,正求朝廷援助,此时裁兵,是否斟酌斟酌?”戎政尚书陶杰皱着眉头,小心翼翼的提出看法。
  云南那边的事务,至今朝廷还没有搞明白。
  到底是怎么打起来的,其中是否有什么阴谋,实在是太过偏远,而且还在云南之外,来自边陲的奏疏五八门,说法没有统一定论。
  “南安郡王说以朝廷意见为主,既然如此,我就做一回主,尽快求和,不惜一切代价。”
  张吉甫一脸淡然。
  众人大惊。
  有些人当即反对。
  “力主求战的言论和道理,我已经听够了,实事求是的讲,大周朝廷无力承担战争,如果在现在的关头,非要挑起一场大战,会导致什么结果,我相信在座的诸位心里清楚。”
  张吉甫态度强硬,语气明了,不给别人胡乱揣摩的机会。
  陶杰眉头舒展。
  张吉甫求和是好事,打击的是他的威信,至于云南那边的战事是小,能不能通过打击张吉甫的威信,找到一些机会呢,陶杰不反对。
  不过他不带头反对,不代表事后不挑唆别人反对。
  众人明面上和气,心里都有数,各自打着算盘。
  反对的人盼着张吉甫先把事情做好,张吉甫的人自然不会反对张吉甫,所以关于要求南安郡王求和的安排,竟然轻而易举的通过了。
  内阁的气氛变得越发怪异。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