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回京(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为青州是民乱,还没有设立大本营,所以军队先到,靠著自身的补给作战,等待后头的补给。
  补给则由户部安排民夫运转,临时归於兵部管理。
  而物资到了前线送入军营后,接下来物资运输,除了各部临时的口粮补给外,其余则由民兵负责运输和保护安全。
  包括给骑兵打杂,帮骑兵照顾马匹等。
  每名骑兵会配一二名民兵。
  所以骑兵千总实际带领三百骑兵,加上四五六百民兵,这些民兵维持骑兵的补给和粮草,甚至配合骑兵作战,整个骑兵营近千人马。
  那么现在大同西军。
  三千铁甲骑兵,两千重弓骑兵,加上一万民兵,也就是十五个精锐骑兵营,带营將领为千总。
  一名骑兵配两名民兵。
  並不是字面意思,民兵不是说用来伺候骑兵,意思是民兵承担了绝大多数的后勤。
  然后一万骑兵,一万民兵,即二十个普通骑兵营。
  一万精锐步兵和一万民兵相结合,即二十个步兵营,分守各处边关兵堡。
  步兵为盾。
  骑兵为矛。
  天成军五个精锐骑兵营,五个骑兵营,五个步兵营;一个代副总兵,两个参將,六个游击,二十个千总。
  代副总兵由原大同西军参將汤平担任。
  永兴军五个精锐骑兵营,十个骑兵营,十个步兵营。
  代副总兵由原大同西军参將赵雍担任。
  大西军五个精锐骑兵营,五个骑兵营,五个步兵营。
  大同西军总兵还是周文,但是刘通和张灿接替赵雍和汤平的事物,实际上的西军参將。
  王信不敢事情做绝,张吉甫要求大同西军必须还是周文的,那么王信不动周文,周文也继续担任大同西军的总兵,至於他能不能控制大同西军,那就不是自己的事情了。
  同样是吃空餉。
  大同军镇十万兵册,实际六万余人,吃了三万多士兵的空餉。
  整改后的大同军镇吃的空餉更多。
  不同的是军餉实打实的发放到士兵手上。
  五万五千军士每年的军餉粮餉需要九十九万余两,如果不打仗的情况下,正常的每年维持和损耗,以及各处兵堡的修护等,大概二十七万余两的杂项。
  合计每年一百二十六万两。
  比朝廷规定的一百四十万两还要少二十八万两。
  但是实际上朝廷最多拨付给大同百万两。
  按照往年的惯例,如果大同军镇每年合计领取百万两银子的军餉,那么每年实际缺口为二十六万两。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