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薛宝钗抵达(3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条经过宣府,一条经过紫荆关。
  从宣府走的道路位于边镇,从紫荆关走的道路则是京师出涿州,到京畿保定府,然后从紫荆关进入大同,途径大同境内灵丘县。
  九边军镇。
  京畿有蓟州镇、宣府镇、真保镇,以及昌平镇。
  太上皇当皇帝的时候,最先对京城的节度使下手,拿回京营权力,然后是京畿各镇,所以京畿各镇开国时期的节度使,如今所剩不多。
  离京畿越远的地方,开国时期留下的节度使越多。
  如长安节度使,云南节度使等等。
  而京畿势力目前最大几位节度使,其中就有范围包括真定府与保定府的真保镇内的平安州节度使。
  军费拖欠。
  各镇总兵的属性决定了他们会向朝廷求援,指望着朝廷,而各镇里的节度使的属性,注定了他们更多会向王信类似,对自己手下人负责。
  宣府这条原本重兵把守的道路,反而成为了最不安全的道路。
  至于保定府境内。
  虽然也不太平,但是多在平安州境内。
  因此薛宝钗与二房的大揽总杜松,在一帮请的镖师护送下,走得紫荆关进入大同。
  队伍里不光有十几名镖师,还有几名自家商号的拳师。
  薛宝钗乘坐马车,还有一名婆子与一名丫鬟跟着。
  除了镖头与拳师骑马,其余几名掌柜也都乘坐马车,两三人共乘一辆,加上携带的口粮行李等,一路上大家小心翼翼,一直到出了紫荆关。
  “前方是大同,到了大同的地界算是落了心。”镖头笑道。
  队伍里只能有一个头,镖师们也只能有一个镖头。
  镖头不光要熟悉路线,更要多沿途的势力有些交情,每家镖行都会有他更熟悉的商道,轻易不会过线,除非强势开道,或者打通关节。
  从京城到大同的商道,参与的镖行最多。
  因为大同境内的贼寇最少。
  一路听了不少大同的话,马车里的薛宝钗嘴角露出笑容,小时候父亲常说因人成事,之所以对大同的事情如此上心,薛宝钗认为只要是王信就不用怀疑。
  对这个前些年大观园接触过的男子,自己亲自接触过,薛宝钗不怀疑自己的眼光。
  经商是生意。
  但也是做人,看人下菜的。
  只要王信在,那么投资的越多,薛宝钗就有信心赚的更多,否则哪怕生意机会再多,也不能轻易的涉足,很容易血本无归。
  二叔以前也是如此,为何变了呢。
  薛宝钗想到叔叔竟然没来,高兴之余,也忍不住思考二叔的行为逻辑。
  逻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