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决策(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一个办法。”
  汤平狠下心,严中正皱眉,果然,只听汤平说道:“攻打平刑关,从此处进入山西尽快拿下代州,然后一路南下太原。”
  平刑关在大同东南与山西东北交界处。
  这个平刑关也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平型关大捷的地方,靠着地势给了日寇狠狠一个重击,最难的不是险要,而是位于太行山脉。
  “按照汤总镇的想法,恐怕要抛弃一切物质装备,轻装出行,然后一路打下各关站稳脚跟,否则缺乏后续物资,面对敌人反扑恐怕撤回来都难。”
  严中正不认为是个好办法。
  汤平当然也知道不太好,态度果断,“如果朝廷敢断大同的商道,那无异于宣战,既然是战争,必然想尽一切办法获胜,为了胜利不惜代价。”
  走到这一步的话,大同就算胜了,付出的代价也太大。
  众人都不愿意开口表态。
  哪怕汤平自己提出的方法,但也心里嘀咕,这才刚开始,为了打开通道就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就算把山西打烂了又还能走多远。
  “用红夷大炮试试。”
  王信轻轻说道。
  众人一惊。
  佛郎机,鸟铳都是新仿照的火器,在战场上作用很大,极大提高民兵们作战能力,至于红夷大炮,因为运输太难,关外作战用的不多,效果并不好。
  “节帅有何想法?”严中正连忙请教,刘通和汤平都竖起耳朵。
  打仗的思路,节帅往往有出人意料的看法。
  王信也不是瞎说。
  他想到的是大清,大清虽然在山海关外头野战一波带走大同与山西兵力,最后轻易拿下整个山西,但是在攻入陕西的时候,李自成还是做了许多准备的。
  大清军攻入陕西遇到了很多坚强抵抗,各处受阻,如无意外,双方僵持下去,千里补给的大清军必然因为缺乏粮草功亏一篑。
  到时候李自成不光可以打败大清军,还能趁势收复山西,稳住了山西就稳住南边的河南。
  湖广和山东也不会彻底落入大清手中。
  局势可能就发生逆转。
  至少大顺不会输得这么快。
  一切的根源在红夷大炮。
  大清攻打京城与山西时候,各处望风而降,没有让红夷大炮发挥作用,但是红夷大炮依然运到了山西前线,抵达陕西潼关的红夷大炮发挥了巨大威力。
  曾经大顺军一度占领上风,甚至做到主动攻击清军,结果当红夷大炮开炮的那一天,潼关因此失守。
  点破线破。
  引发了大顺军的大溃败,为大清军再一次消灭大顺军主力立下汗马功劳。
  李自成没有见过红夷大炮,毫无防备,最后带着身边的亲兵急匆匆难逃湖广,以至于慌不择路,在湖广山里被乡野团练给捅死了。
  任何武器都有它的利弊,以及正确的使用场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