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战后第一次银行挤提(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1960年,香港收音机出口就已经破100万台,今年增长态势更加明显。
  “好,我们产业部稍后会进行讨论!”“拜托”
  盛田昭夫很重视这个问题,因为索尼自从在1957年开发了第一台全晶体管袖珍收音机,体积非常小,这是一项全球性的商业成功,改变了“一家一台收音机”的局面,进入了“一人一台”的个人消费电子时代。
  但香港在1957年时,有美的电器生产的晶体管收音机,也开始带领香港收音机产业的发展。
  社会上的一些人常会说这样的话:“银行还会没有钱?社会上的钱全聚拢到银行。”
  银行的人常会以这样的话回敬:“那些钱哪是我们的!”
  若是廖宝珊会怎么回答呢?
  他显然不会说“存户的钱就是我的”,但他的实际行为,却有这样的嫌疑。
  千万不可以为廖宝珊想攫为己有,他仅仅是挪用。他格守信用存取自由,从未发生过不兑付存户取款的事。
  凡商业银行都要挪用存款,以钱生钱——贷款给他人,然后连本带息收回。
  廖宝珊的挪用,是先挪为己用,别的银行是间接投资,他是直接投资——自己贷给自己用,大炒物业。
  廖宝珊的发迹,离不开投机,战后的几年炒房炒金,遂成暴富。投机一词,在内地多带贬意,在香港却是个中性词,无褒无贬,凡法例不禁之事,皆可放胆去做。
  银行家素以稳健保守著称。
  而已是银行家的廖宝珊原本就尝过投机的甜头,执业银行,初衷不改。人们总是以成败论英雄的,若失败,就说他过于冒险;若成功,就赞其有开拓精神。
  6月份,市井坊间突然传出廖宝珊曾贩卖毒品,并将被递解出境的消息,一些报纸也刊载这些传言。
  6月14日,星期三。
  一大早,一批“神经过敏”的存户涌向廖创兴银行,仓促提款,把账号上的钱一卷而空。
  廖宝珊听后愕然,仿佛刀剐放血。
  如此豪提,兴建24层大厦的计划将毁于一旦。
  廖宝珊派员到各分行解释:称本行经营良好,资金雄厚云云,以期安稳存户。
  既然资金雄厚,那就提吧——又有一批存户急匆匆、惊惶惶赶来廖创兴提款。
  第一天流失存户资金300万港元,还不算多。
  这对廖宝珊打击已是够大了,他彻夜未眠,泪洒枕席。
  这一夜,谣言四起,于港九不胫而走,称:廖宝珊把存户款项攫为己有,炒地炒房,大发横财,廖宝珊早已把存户帐号掏空,他已无钱兑付存户,自认倒楣;廖宝珊早知挤提在即,已把资金席卷一空逃到国外去。
  因此,真正的挤提风潮发生在第二天。
  廖创兴中环德辅道西总行、湾仔轩尼诗道分行、九龙弥敦道分行、旺角分行、太子道分行、深水埗分行尚未开门,已是人声鼎沸千头攒动,等候提款的队伍如长龙横卧街头。
  银行职员被这情景吓坏了,一面按往常程序开办存取业务——哪还有人存款。
  廖创兴的押钞车在各分行间穿梭奔驰,出纳员加快了点钞速度,哪里应付得了络绎不断的挤提大军。
  升斗小民皆流露出惊慌焦的之色,生怕提不到款,数年的血汗钱在瞬间化为泡沫。有人泣泪跺脚,咒骂廖宝珊坑害他们,更有人露宿街头,等次晨提款。
  据各分行注销的帐号统计,3天内,挤提存户多达2万人,流失存款总额3000万港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