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南洋华人的新困境(2 / 3)
陈六使本能地,有些心虚地低下了头,但又很快地重新将头抬起,一脸理直气壮地看着郑毅。
好一会儿,却反而是郑毅叹息了一声低下了头,道:“我当然明白你的意思,可是,让日本人在南洋,驱逐华人,好做,可不好说,更不好听啊。”
陈六使则是坚持道:“但是老南洋华人和新南洋华人确实是不能,也不应该混为一谈,如今南洋发展得确实是好了,这首要是要归功于郑先生您的领导之功,南洋上下,无论男女老少,对此都没有异议。”
“但是其次,这也是咱们这些老南洋人,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闯出来的,那些新来的什么也没有付出,却要享受由我们创造出来的公共资源,最关键的是,他们非但没什么正向作用,反而有的,全是破坏的作用。”
陈六使所言,当然也并非是无的放矢,因为客观来说,新加坡确实是有着其特殊性的。
目前新加坡的王牌企业,是丰田,尼桑,三井,三菱,松下,等等等等一大堆的日本品牌,四年前郑毅去日本将这些日本全社会最精华的部分统统挖了过来,了大价钱移殖到了新加坡来栽种,如今,也终于到了他们开结果的时候了。
然而这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新加坡的日本人比例太高了。
虽然上层职位,大多都还是被南洋华人,准确的说是老南洋华人所把持着,但是中层职位,乃至工厂里核心的基层岗位,大多都是由日本人所把持着的。
这个时代的日本人,硬素质上就是比华人高,而且是高出很大一截,这也真的是客观事实,而当初郑毅看上的,客观来说在这个时代来说都是有点高端制造的意思的。
新加坡最核心最优先发展的是汽车,家电,造船。
这东西在四五十年代,已经很高端了,都涉及精密制造加工,也确实是因此,对员工确实是有要求。
当然了,也不是一个工厂里真的就所有的活儿都需要高端技术,最起码像是打扫卫生,搬运工,这种事没技术总是能做的么。
可问题是人家日本人也有自己的工会啊。
人家也是有自己的圈子的。
总而言之,几乎所有的工厂,所有的高层中层,只要是有客观的扩张需求,用工需求,就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向你证明,这岗位必须用日本人。
客观上来说郑毅对此甚至也都会很理解,毕竟,在工厂大多都是日本人的情况下,人家内部就直接说日语了,这要是招个华人进去,语言不通就不说了,最关键的是华人的政治地位还比日本人高。搬运工不服工程师这种事,在这些日本工厂可是很正常的。
华人天然就有一种:老子是胜利者,凭什么听你丫一群战败的玩意bb的优越感。
陈六使的担忧是有道理的,要想强制要求这些日本企业接受华人员工行不行呢?当然没问题,华人现在在新加坡还是管着这些日本人的。
但是这些工厂的工作效率一定就会降低,发展速度就会变慢,赚的钱就会变少,日本人的屈辱感就会增加,也影响郑毅想让他们融入南盟,成为南盟一份子的初衷。
郑毅:“包装,运输,以及一些服务业呢,不能多发展发展么?如果需要政策支持的话……”
陈六使:“郑先生我直说了,咱们华人,如果比当奴才的话,是远远比不过印度人的。”
“啊~”
郑毅闻言,又忍不住捂着额头头痛。
这也是南盟现在面临的另一大问题,就是这帮印度人。
尼总前几天还找到他,要求他扩大每年接受印度劳工的数量,放宽使用印度劳工的限制。
不夸张的说,印度劳工,现在在南盟确实是供不应求,而且在除了南洋华人以外的所有群体,确实是远比新华人更受欢迎。
甚至包括很多南洋的老华人在内,现在也越来越喜欢用印度人了。
因为印度人是真的,太适合当奴才了。
印度的种姓制度,可以说既是印度人的枷锁,也是印度人的一笔财富,简单说,就是有很多的印度人,是真的打心眼里,天生就认为自己就应该是奴才的。
他们能把奴才这份工作做得极好,以至于被伺候的人会觉得很舒服。 ↑返回顶部↑
好一会儿,却反而是郑毅叹息了一声低下了头,道:“我当然明白你的意思,可是,让日本人在南洋,驱逐华人,好做,可不好说,更不好听啊。”
陈六使则是坚持道:“但是老南洋华人和新南洋华人确实是不能,也不应该混为一谈,如今南洋发展得确实是好了,这首要是要归功于郑先生您的领导之功,南洋上下,无论男女老少,对此都没有异议。”
“但是其次,这也是咱们这些老南洋人,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闯出来的,那些新来的什么也没有付出,却要享受由我们创造出来的公共资源,最关键的是,他们非但没什么正向作用,反而有的,全是破坏的作用。”
陈六使所言,当然也并非是无的放矢,因为客观来说,新加坡确实是有着其特殊性的。
目前新加坡的王牌企业,是丰田,尼桑,三井,三菱,松下,等等等等一大堆的日本品牌,四年前郑毅去日本将这些日本全社会最精华的部分统统挖了过来,了大价钱移殖到了新加坡来栽种,如今,也终于到了他们开结果的时候了。
然而这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新加坡的日本人比例太高了。
虽然上层职位,大多都还是被南洋华人,准确的说是老南洋华人所把持着,但是中层职位,乃至工厂里核心的基层岗位,大多都是由日本人所把持着的。
这个时代的日本人,硬素质上就是比华人高,而且是高出很大一截,这也真的是客观事实,而当初郑毅看上的,客观来说在这个时代来说都是有点高端制造的意思的。
新加坡最核心最优先发展的是汽车,家电,造船。
这东西在四五十年代,已经很高端了,都涉及精密制造加工,也确实是因此,对员工确实是有要求。
当然了,也不是一个工厂里真的就所有的活儿都需要高端技术,最起码像是打扫卫生,搬运工,这种事没技术总是能做的么。
可问题是人家日本人也有自己的工会啊。
人家也是有自己的圈子的。
总而言之,几乎所有的工厂,所有的高层中层,只要是有客观的扩张需求,用工需求,就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向你证明,这岗位必须用日本人。
客观上来说郑毅对此甚至也都会很理解,毕竟,在工厂大多都是日本人的情况下,人家内部就直接说日语了,这要是招个华人进去,语言不通就不说了,最关键的是华人的政治地位还比日本人高。搬运工不服工程师这种事,在这些日本工厂可是很正常的。
华人天然就有一种:老子是胜利者,凭什么听你丫一群战败的玩意bb的优越感。
陈六使的担忧是有道理的,要想强制要求这些日本企业接受华人员工行不行呢?当然没问题,华人现在在新加坡还是管着这些日本人的。
但是这些工厂的工作效率一定就会降低,发展速度就会变慢,赚的钱就会变少,日本人的屈辱感就会增加,也影响郑毅想让他们融入南盟,成为南盟一份子的初衷。
郑毅:“包装,运输,以及一些服务业呢,不能多发展发展么?如果需要政策支持的话……”
陈六使:“郑先生我直说了,咱们华人,如果比当奴才的话,是远远比不过印度人的。”
“啊~”
郑毅闻言,又忍不住捂着额头头痛。
这也是南盟现在面临的另一大问题,就是这帮印度人。
尼总前几天还找到他,要求他扩大每年接受印度劳工的数量,放宽使用印度劳工的限制。
不夸张的说,印度劳工,现在在南盟确实是供不应求,而且在除了南洋华人以外的所有群体,确实是远比新华人更受欢迎。
甚至包括很多南洋的老华人在内,现在也越来越喜欢用印度人了。
因为印度人是真的,太适合当奴才了。
印度的种姓制度,可以说既是印度人的枷锁,也是印度人的一笔财富,简单说,就是有很多的印度人,是真的打心眼里,天生就认为自己就应该是奴才的。
他们能把奴才这份工作做得极好,以至于被伺候的人会觉得很舒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