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厚照看完折子,满脑子都是这句话。
  ——那肯定是朱宸濠有问题,江芸才不会喜欢这些阴侧侧的人呢。
  他心里颇为不忿,来来回回把人骂了一顿,到最后也不得不捏着鼻子把这个折子从江芸芸手中拿了回来。
  “据《皇明祖训》规定:“皇亲国戚有犯,在嗣君自决。除谋逆不赦外,其余所犯,轻者与在京诸亲会议,重者与在外诸王及在京诸亲会议,皆取自上裁。”江芸芸盯着那本折子,冷不丁说道。
  自来有十恶不赦的成语,其中十恶为——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明朝藩王作恶无数,大都轻飘飘地放下了,唯有谋反一事,会被上位者正眼以待,严肃处理。
  永乐朝,谷王涉嫌谋逆,太、宗朱棣将谷王朱橞谋逆事条示诸王,令诸王议谷王罪,随后楚王朱桢等人便上疏议罪曰:“橞违弃《祖训》,阴结□□,谋为不轨。此天地之所不容,祖宗之所不佑,国法之所不恕者,按法诛之。”
  其实江芸芸心里一直悬着一个事。
  ——历史书上的王阳明到底平了哪位王爷的乱。
  也就是说是谁,曾谋反过?
  江芸芸一直对藩王之事非常上心,就是为了找出这个最大的嫌疑人。
  其实算起来几位亲王的可疑性都不小,毕竟大明这个头一开始就有点歪了,再加上朱厚照也不是规矩的帝王,年轻反叛,难免会有人心生异样。
  朱厚照不可知否,但也非常不屑一顾:“他又没兵,之前请求重建护卫队的折子,我可一个没同意。”
  江芸芸脸色却没有轻松起来。
  虽然太宗朱棣立下不少限制藩王的规矩,比如不能领兵打仗、不得擅离封地、非奉诏不得入京,二王不得相见等等,造成亲王的势力大幅缩水,几乎要一蹶不振。
  但自来藩王造反几乎是历朝历代都有的存在,可见只要有想法,总能添点乱。
  若是她没去过兰州,肃王等目前还散落在九边的亲王自然是她第一时间会注意的。
  毕竟他们距离兵权非常近,但实际接触过,这样的想法紧跟着烟消云散,因为九边的亲王往往是看管最为严格,就比如肃王,出个门,各路御史太监就会闻风而动,陛下案桌前的折子根本不会少。
  目前在位有三十一位亲王,她一个个排查过去,目光自然而然就落在宁王身上,其实成化帝册封了十位亲王,也非常值得怀疑。
  自来最亲近陛下血缘的藩王,才最有起兵的号召力,但这些人兴王沉默寡言,至今都对宗藩之事毫无反应,岐王无子除藩,益王生性俭约,爱民重士,剩下的衡王、雍王、寿王、汝王、泾王、荣王、申王各有各的疑点。
  但宁王实在是她最怀疑的一个,倒也不是因为多年前的私人恩怨,而是江西的匪患实在太严重了!
  这样的匪患竟然维持了十来年还未平定,甚至此起彼伏,络绎不绝,大明牺牲了一波又一波的官员倒在剿匪的路上,可那些土匪就跟不怕死一样涌了上来。
  可江芸是去过江西的,土地肥沃,文教浓郁,这是一个教化程度颇高的地方。
  如今既非乱世,又无天灾,各地清丈土地的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传过来,她曾借着清除马政,清丈河北土地的时候,放出风声,下一步就是江西和福建。
  半年后,江西匪患数量暴涨。
  江芸芸的视线瞬间锁定远在南昌的宁王。
  “只怕是暗渡陈仓。”江芸芸平静说道。
  —— ——
  宁王的折子被下发给各亲王后,自然也是一番热闹,但很快京城就无人讨论这件事情了。
  因为二殿下朱厚炜大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