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你要做风清扬,还是岳不群?(6 / 9)
妻子在身边削着苹果,在他看书时从不打扰,只自顾自地动作,偶尔剜下一块来,不由分说地塞进他的嘴中。
老夫今年85,少妻才59,这种组合到老一般后者对前者在生活上的约束力都比较强。
特别是林乐怡和老作家在婚前就商量好不再生育,但通过协议条款保证自己百年后,最后一任“少妻”的继承利益。
老作家一向精明。
也正因如此,管家轻叩房门,得了她的眼神示意才进来汇报:
“金先生,湾省的龙作家今天打了不下五个电话,我一直回绝说您去了山里,您看……”
金镛尚未开口,坐在一旁削苹果的林乐怡便冷笑起来:“叫她使劲打便是,跟人家磨嘴皮子磨不过,找先生做什么?”
“先生都这么大年纪了,就等着颐养天年,偏叫她多嘴再扯进那么多是非里去。”
人一老就通透,金镛也不外如是,他轻笑了两声:“我老啦,哪里还能到处鼓噪叫人讨厌呢?请她理解吧。”
管家应了一声便离开,去厨房洗手的林乐怡反倒接到一个莫名的电话,转而有些喜形于色地回来跟老头汇报。
“怎么了?捡着钱啦?”金镛起身活动筋骨,扫了妻子一眼,这句话也是在自嘲玩笑。
他的抠门名声不小,香江不少人叫他葛朗台,倪匡曾玩笑讲金作家走路都要低着头,就想着能捡着钱。
当然,大作家自己是不甚在意的,钱都到自己手里便好。
“差不多。”林乐怡笑道:“张晓卿打来的,说内地那家颇有来头、准备上市的乐视文化,想同先生谈谈合作。”
“张晓卿现在业务蛮好啊,都往内地发展了。”老头在窗前甩手,头也不回:“怎么合作?”
张晓卿是港股上市公司“世界华文媒体”的实控人,后者脱胎于金镛1959年与沈宝新合办的《明报》。
在90年代和世纪初金镛大幅套现走人,落袋10亿港币,把企业交给了张晓卿。
现在的他更多地是作为传奇创始人和文化符号存在,其作品和影响力依然是公司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品牌遗产,但在资本和经营层面,双方已无直接瓜葛,只是和张晓卿私交颇深。
林乐怡走过来揽住他的手臂:“乐视文化愿意高薪聘请先生做他们文化项目的顾问,以a轮的价格邀请您参股。”
“参股啊?这的确是送钱来了。”人一老就通透,金镛也不外如是,他轻笑了两声继而道:“可这么大一块饼,我这口牙还啃得动啃不动啊?”
乐视文化找老金实属正常,既能叫他给自己说话,还能像拉拢张一谋等人一样有份量颇重的股东,可龙应台这些人,为什么也在这样的关节想到他老金呢?
除了他和湾省文化部门的关系融洽外,也因为自己在小说中一贯表现出的立场和倾向。
当然,直至今日,他也不认为是错。
试举几例——
老作家在此生唯一一部“史学思辨著作”《袁崇焕评传》中,充斥着为清军入关叫号、对清取代明表现出极大的欢欣鼓舞之情的论调。
如:总体而言,清朝远胜于明朝,从清太祖算起的清朝十二位君主,与明朝的十六位皇帝相比,我认为在数学上根本无法比较。
因为前者得分颇高,而后者得分极低。
对于满洲人统治中原一事,现代的评价与古人有所不同。
满洲人建立的满清政权,无疑比明朝更为优秀。
这些观点我在小说中多有体现,希望将来能写成学术性的文章。 ↑返回顶部↑
老夫今年85,少妻才59,这种组合到老一般后者对前者在生活上的约束力都比较强。
特别是林乐怡和老作家在婚前就商量好不再生育,但通过协议条款保证自己百年后,最后一任“少妻”的继承利益。
老作家一向精明。
也正因如此,管家轻叩房门,得了她的眼神示意才进来汇报:
“金先生,湾省的龙作家今天打了不下五个电话,我一直回绝说您去了山里,您看……”
金镛尚未开口,坐在一旁削苹果的林乐怡便冷笑起来:“叫她使劲打便是,跟人家磨嘴皮子磨不过,找先生做什么?”
“先生都这么大年纪了,就等着颐养天年,偏叫她多嘴再扯进那么多是非里去。”
人一老就通透,金镛也不外如是,他轻笑了两声:“我老啦,哪里还能到处鼓噪叫人讨厌呢?请她理解吧。”
管家应了一声便离开,去厨房洗手的林乐怡反倒接到一个莫名的电话,转而有些喜形于色地回来跟老头汇报。
“怎么了?捡着钱啦?”金镛起身活动筋骨,扫了妻子一眼,这句话也是在自嘲玩笑。
他的抠门名声不小,香江不少人叫他葛朗台,倪匡曾玩笑讲金作家走路都要低着头,就想着能捡着钱。
当然,大作家自己是不甚在意的,钱都到自己手里便好。
“差不多。”林乐怡笑道:“张晓卿打来的,说内地那家颇有来头、准备上市的乐视文化,想同先生谈谈合作。”
“张晓卿现在业务蛮好啊,都往内地发展了。”老头在窗前甩手,头也不回:“怎么合作?”
张晓卿是港股上市公司“世界华文媒体”的实控人,后者脱胎于金镛1959年与沈宝新合办的《明报》。
在90年代和世纪初金镛大幅套现走人,落袋10亿港币,把企业交给了张晓卿。
现在的他更多地是作为传奇创始人和文化符号存在,其作品和影响力依然是公司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品牌遗产,但在资本和经营层面,双方已无直接瓜葛,只是和张晓卿私交颇深。
林乐怡走过来揽住他的手臂:“乐视文化愿意高薪聘请先生做他们文化项目的顾问,以a轮的价格邀请您参股。”
“参股啊?这的确是送钱来了。”人一老就通透,金镛也不外如是,他轻笑了两声继而道:“可这么大一块饼,我这口牙还啃得动啃不动啊?”
乐视文化找老金实属正常,既能叫他给自己说话,还能像拉拢张一谋等人一样有份量颇重的股东,可龙应台这些人,为什么也在这样的关节想到他老金呢?
除了他和湾省文化部门的关系融洽外,也因为自己在小说中一贯表现出的立场和倾向。
当然,直至今日,他也不认为是错。
试举几例——
老作家在此生唯一一部“史学思辨著作”《袁崇焕评传》中,充斥着为清军入关叫号、对清取代明表现出极大的欢欣鼓舞之情的论调。
如:总体而言,清朝远胜于明朝,从清太祖算起的清朝十二位君主,与明朝的十六位皇帝相比,我认为在数学上根本无法比较。
因为前者得分颇高,而后者得分极低。
对于满洲人统治中原一事,现代的评价与古人有所不同。
满洲人建立的满清政权,无疑比明朝更为优秀。
这些观点我在小说中多有体现,希望将来能写成学术性的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