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铸剑(1 / 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557章 铸剑
  刘伊妃在问界大厦参加了一天的关於《太平书》第一版编剧版本的多方会议,因为项目的参与方、发行渠道和內容庞杂,这场会议更像是高规格、跨领域的闭门创作研討会,旨在整合剧本初稿、歷史考据与文化输出策略。
  距离规划的元旦开机还有一个多月,目前基本確定將採用美剧的分季模式,但拍摄上不会按照之前旅游卫视的季播剧模式,会在完整的一季剧本后展开拍摄。
  这是为了照顾前后朝代中女主顾楠核心內涵和人物形象的统一,况且《太平书》也没有美剧边写边拍的必要性一一基於过审基础上的避免歷史虚无,也是本剧女主作为展示者、轻度参与者的角色定位。
  只有中间的“歷史过程”被女主参与改变的可能,“歷史进程”未能轻动。
  也即她更像一位歷史的见证者和痛苦的沉思者,而非无所不能的干预者。
  即便从最“异想天开”的网文角度考虑,一个只有长生异能、在偽死后还会昏迷的女性在中国古代,能改变歷史吗?
  再是英雄史观的视角,也绝无可能。
  而电视剧或者说这种製作精良堪比“电视电影”的作品,更需要逻辑。
  在目前各方的討论下,这样的设定其实更有利於这试探性的文化出海第一步,回想后世的李子柒是如何在西方走红的?
  李子柒的成功,在於她並非一个说教者,而是一个沉浸式的体验者和美学的展示者。她通过自身日復一日的劳作,具象化地展示了中国农耕文明的“桃源”式理想:
  自给自足、田园诗意、天人合一与手工艺的温度,她传播的不是枯燥的知识点,而是一种可感知、可嚮往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
  《太平书》的方向也即如此。
  顾楠,正是歷史长河中的李子柒,她的长生者身份使其超越了单个时代,成为中华文明最理想的沉浸式体验者和见证人。
  她所展示的,正是李子柒视频中无法展现的时间的纵深与文明的演进。
  就像在编剧研討会中投影的路老板起初就给出的批示和核心主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刘扮演的顾楠作为展示者,既要展示“流变的活態文化”,也要展示“不变的精神內核”。
  什么是“流变的活態文化”?
  就是观眾要通过她的眼晴,亲眼见证一场跨越两千年的、动態的“中华文明时装秀”与“生活艺术展”。从她身穿的秦甲汉袍、唐裳宋褚,到她驻足的战国战场、汉宫椒墙、唐城坊市、宋瓦勾栏。
  服饰、礼仪、建筑、军事、饮食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静態陈列,而是她真实生活的一部分,这种展示是有温度的、有故事的、有生命力的。
  什么又叫“不变的精神內核”?
  是通过顾楠对歷史的参与所见证的无数英雄人物的家国情怀、牺牲精神、文人风骨,构成了中华民族跨越千年而一以贯之的精神脊樑。
  她本人的“守护”与“沉思”,本身就是这种精神內核的体现。
  因此,这条拍摄路线的文化传播意义在於它成功地將文化输出从“要素陈列”升级为“敘事沉浸”,不再满足於让世界看到剪纸、京剧脸谱等符號,而是通过一部具有全球顶级製作水准和敘事魅力的史诗剧集,让全球观眾主动地、共情地“生活”在中华文明的歷史长卷中。
  他们將为女剑客小刘的故事著迷,进而被她所经歷的时代、所穿戴的服饰、所捍卫的价值所深深吸引。
  当然,还有本剧的核心理想、国家主要的对外价值输出议题,也是放之四海皆准的世界性政治正確:
  天下太平。
  晚上八点,已经连续参与討论了三天的女演员刘伊妃回到家,消毒洗手洗澡后和宝宝互动了一会,旋即回到书房,继续攒自己的剧本。
  虽然进度很慢,但从未停歇,特別是参与人艺的表演、对於生活的体验,以及今天这种行业顶级大拿们参与的研討会,都能给她很多灵感。
  看了看时间,小刘点开问界视频通准备呼叫老公。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