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感谢蒙奇奇大(2 / 10)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补天映画需完成大量vfx镜头:
  一是“球状闪电”本体的最终渲染,需在之前动态光源测试基础上,结合实拍素材,精细调整其等离子体波纹、光晕衰减及与环境的交互,像是穿透窗户、碳化人体,确保其既符合科学想象又具奇幻美学;
  二是宏聚变能量场的视觉化,包括球状能量脉冲的扩散、舰体结构的“透明化”与“极化”效果,这涉及复杂的粒子模拟和光效合成;
  三是林云量子化过程的最终呈现,要将周讯的表演层与数字绘景、能量粒子分层融合,达成“规则侵蚀人体”的冷峻科幻感。
  其次是双线剪辑与精剪的同步进行。
  路老板需与剪辑师在粗剪基础上,完成叙事节奏的最终定调,这是无法假以他人之手的,也是好莱坞导演梦寐以求的剪辑权。
  譬如平衡科幻奇观与人文叙事,确保宏聚变等高概念场面不压过陈光的创伤、林云的执念等人物弧光,也需要整合多线叙事,将现实剧情、“丁仪的解说”等科学探讨和“童年悲剧”等闪回无缝交织,维持悬疑与情感的张力。
  同时,他还要督导预配乐与音效设计,与作曲家探讨用电子乐与管弦乐混合音色来烘托科学神秘与战争压迫感,并针对量子态、球闪能量等设计标志性音效,强化世界观真实感。
  这些都是重要性堪比真实拍摄的后期重点。
  最后,就是他这一次在色彩上的尝试,也是在和刘伊妃去乌斯怀亚蜜月时从极光、博卡彩色民房等人文和自然特征中获得的启发。
  即通过di数字中间片调色需贯彻他的美学构想。
  因此他从年后起就一直在指导调色师建立两套视觉体系:
  一是现实部分的冷峻基调,以布雷默顿实景的铅灰、海蓝为主,营造压抑氛围;
  二是科幻高潮段的超现实色彩,运用幽蓝能量场与暖金夕照对冲这样的“双色域撕裂”来具象化量子观测效应,实现他所述的“冷静的疯狂”的视觉隐喻,混录与输出需整合所有视听元素,进行终混以确保对白清晰度与特效声场的平衡。
  在这个过程汇中,这位青年导演本身就像是一位艺术统帅,要协调数百人的后期团队,在技术极限中践行“中国科幻美学”的野心。
  从去年杀青算起,几乎是没日没夜地熬了过来。
  时间截止2010年4月1号愚人节,今年这个比较“特殊”的贺岁档才正式落下帷幕。
  之所以说特殊,是因为在国产片几乎都于期限内下映的情况下,《阿凡达》凭借超长的放映周期和席卷全球的热度,仅在中国内地就拿下了17.79亿的总票房,比上一世增加了30%左右。
  毫无疑问,这都是问界嘉禾的“功劳”。
  后者在和福克斯达成交易后,因为旗下提前布局的imax和4k影院的强覆盖,助推了《阿凡达》这部科幻视效大片的肆虐,同时也狠狠吃了一口高票价红利。
  4月1号当天上午,问界嘉禾官博公布了从去年11月开始的贺岁档到今年4月期间,长达5个月的电影传统旺季的总票房数字,以12.25亿的金额成功登顶民营院线榜首。
  这个数字倒不算多么让业界惊诧了,因为从一月《阿凡达》首映不久,imax的票价被热炒到千元、两千元开始,包括中影在内的整个中国电影行业都只能眼睁睁看着这口肥肉被问界吞下。
  就像内地某些时期宣贯的“大拆迁才有大发展”的口号一样,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问界也是贯彻了“大建设才有大发展”的行动路线。
  这是其他民营企业不具备的财力,也是中影的国营院线不具备的政策灵活度。
  12.25亿的总票房数字,也意味着依靠《阿凡达》的东风,问界嘉禾在单银幕产出和市占率上第一次超越万哒,成为民营企业中的王者!
  以多年前就构建成功的电影业全体系链条为核心的问界,曾经在商城支付以及院线赛道苦苦追赶身前的两位老大哥。
  而今在二十一世纪前十年的最后一班快车上,终于实现了阶段性的反超。
  但问界能吃的红利,除了通过这一次贺岁档构建的高端影院形象、往后对于消费者议价权更强之外,并不能够一劳永逸地领先。
  路宽带着高骏等人趟出的路,很显然会一直被模仿,企图来超越——
  从《阿凡达》上映开始,万哒、中影、北平新影联等国内所有院线已经开始了“相对滞后”的高端影院建设,有样学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