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244黄老学说(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245章 244.黄老学说
  终於说服眼前这孤高自傲的倔老头了。
  但,走是不能走的。
  不然秦时费那么大力气,说这么多干嘛呢?
  诚聘名士,提振天下士人的信心,使得他们都来报效——先期五年,闻巽最大的作用就在於此。
  5年之后,若秦国还没有改变到令国民骄傲,那再怎么有名气的贤士也无济於事了,属实是国君无能。
  因而这高坐玉阶之上的王后则诚恳挽留:
  “闻先生为何要匆忙离去?莫非你內心里对荀子的理念亦开始动摇了吗?”
  绝无这种可能!
  闻巽顿时正色:“小民一生所学,坚如磐石,不可扭转。如今惭愧离去,不过是自嘆时代不容,不能报效家国,却並非老师的理念有错。”
  “王后如今意图挽留,又是为何呢?我之学说,儼然已不適合如今的秦国。”
  秦时却摇头:“我秦国庶民如今尚图温饱,自然说不得什么德行教化。而大王兢兢业业,宵衣旰食,我秦国也不会永远都是这般局面。”
  “闻先生一生国策主张如今用不上,莫非五年十年后也用不上了?”
  “先生此番离去,来日秦国朝堂上后起之秀如过江之鯽,您还能保存保持现在从者如云的威望吗?”
  “到时国家用什么主张,不入朝堂的闻先生,难道还有渠道諫言吗?”
  闻巽又一次沉默了。
  良久,他深深拜下:“愿为王后效劳。”
  秦时一怔:“我正打算將先生荐往章台宫……”
  闻巽却缓缓摇头:“秦王乾纲独断,独行其是,小民若往,恐怕將成文学博士,难当大用。”
  这样沉默的在朝堂立足,甚至还不如他游走人间。
  此刻,他只能恳切道:“愿为王后客卿。”
  非为权贵,而是为了来日看一看王后行事,思考对国家的主张。再等待来年的考课,究其內容,认真研究秦国拔擢人才的標准。
  他一人是乡野草民,但学生芸芸,年轻力盛,若不早早货於帝王家,莫非也要如他一般蹉跎半生吗?
  而上方,秦时则也恳切笑道:“谢先生信任。”
  ……
  明日就是元日,章台宫今日已然封印。
  哪怕秦王衡精力过人,能彻夜工作,但臣子们却已经辛劳整年,再煎熬不住了。
  饶是如此,宰相、御史大夫、廷尉等人,依旧忙碌至午间,方才退下。
  离开章台宫的时候,数位被秦王倚重的大臣们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长舒一口气。
  他们这位秦王与歷代国君不同,用起人来当真不留余地。若非赏赐也大方,恐怕他们也没有心气再来煎熬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