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金钗聚集,宝玉悲剧(2 / 3)
贾宝玉一眼瞧见,不觉怔住。袭人原是他房里的首席丫鬟;晴雯昔年在贾母房中当差时,也与他顽笑。
事实上,他今日之所以急着跟来郡公府,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想趁机见一见袭人、茜雪这两个昔日他房里的丫鬟,也想见一见晴雯、金钏、玉钏这些他曾相熟的丫鬟。
眼下骤然见到袭人,贾宝玉心头如撞鹿般,忍不住脱口轻唤:“袭人!”
袭人只略一颔首,便垂首敛目,侍立如故。
曾经她作为贾宝玉首席丫鬟的时候,甚是关心贾宝玉。然而,她被撵出荣国府时,就对贾宝玉感到了失望。又见识了袁易这般人物,便觉得贾宝玉不堪入目了。眼下见贾宝玉这般莽撞,心下暗叹:“到底是个不知事的纨绔少年,比不得四爷半分气度。”
贾宝玉见袭人待自己冷淡,正自怅惘,李纨已领着探春、惜春、贾兰进了东耳房,他一时间也顾不得继续搭讪袭人,跟了进去。
原本宽敞的东耳房,霎时显得拥挤起来。
荣国府一行人本不知林黛玉今日会来此,乍一见林黛玉也在,似一株新荷亭亭玉立。探春眼睛一亮,贾宝玉更是看得痴了。
贾宝玉已有些日子未见林妹妹,今日忽见伊人着水绿罗裳,眉蹙春山,目含秋水,竟比往日更添风致,以致于当李纨、探春甚至惜春都忙不迭向袁易、元春以及林如海行礼时,他一时间竟忘了行礼。
林黛玉倒是知道今日探春、惜春要来,却不料贾宝玉亦跟了来。此刻见贾宝玉直勾勾盯着自己,忙偏过头去,假意整理腰间绦子。心中虽也念及旧日情分,却不知怎的,在此等场合相见,反生出几分不自在来。
袁易将贾宝玉、林黛玉的神态尽收眼底,唇角微扬,心下暗觉有趣。
李纨自己行礼毕,忙推儿子贾兰道:“兰儿,快给郡公爷、夫人及你姑祖父见礼。”
这句话倒是惊醒了贾宝玉,贾宝玉便要向袁易、元春行礼,然而,当他的目光从林黛玉身上移开,紧接着又瞥见角落侍立的香菱,不觉又看住了,心里暗道:“这位香菱姐姐出落得愈发标致了!”他曾见过香菱。
贾兰照着适才来前母亲的叮嘱,规规矩矩地跪下磕头:“兰儿叩见郡公爷、夫人。”又向姑祖父林如海请安,举止有度,俨然小大人模样。
元春含笑命起,赞道:“兰哥儿愈发进益了。”转眼见贾宝玉怔怔立着,只得唤道:“宝玉?”
被元春一唤,贾宝玉方回过神,这才心不在焉地行礼:“给郡公爷请安,给大姐姐请安。”举止竟不如年幼的侄儿贾兰从容。
元春请李纨入座,李纨推辞:“在郡公爷、夫人并姑丈面前,哪有民妇的坐处。”直至袁易开口,她方斜签着身子在楠木椅上坐了半个座儿。
刚落座李纨便解释道:“原是三姑娘、四姑娘年岁尚小,民妇特来照应。再者,兰儿终日苦读,也该来给大姑姑请安,与郡公爷亲近。不请自来,还望恕罪。”
元春微微一笑:“大嫂子说哪里话。自家人原该常来常往才是。”
此时的耳房内,已满室珠光宝气,衣香鬓影。贾宝玉觑着林黛玉,林黛玉却故意不瞧他,探春与惜春都低眉垂首,贾兰则规规矩矩侍立母亲身侧。
元春取出个核桃大小的金表,瞧了一眼,对袁易柔声道:“四爷,已是辰时初刻,到了先生授课的时辰,不敢耽误。既然姊妹们都齐了,妾这便带她们往我住处说话,稍后同往园子里去。”
袁易微微颔首,目光忽转向李纨:“难得见着兰哥儿,今日就让他跟在我身边读书习武罢。”
他是存了考察之意,要瞧瞧贾兰的品性才具。
李纨闻言,喜得忙立起身来:“这真是兰儿的造化!劳烦郡公爷费心教导。”一面急推贾兰:“快给郡公爷磕头。”
贾兰又规规矩矩行了大礼,小脸绷得紧紧。
袁易又看向贾宝玉:“宝玉今日也一同跟在我身边读书习武。你年岁不小了,莫要终日只在女儿堆里厮混。”
此话一出,元春又愧又喜。愧的是,她素来很疼爱的胞弟贾宝玉这不成器的毛病被当面点破,喜的是,巴不得夫君与胞弟亲近,且亲自管教。
探春垂首忍笑,林黛玉抬眸瞥了眼贾宝玉,心里竟暗觉袁易此话在理。
贾宝玉则登时惊得三魂渺渺,七魄悠悠,心中暗叫:“若论诗词曲赋倒还罢了,偏是那些圣贤书最磨人性子!更别提习武,舞枪弄棒的事儿,分明是要我的命!”
他的眼前仿佛已见林妹妹与姊妹们在园中玩耍,自己却要困在袁易身边读书习武,连袭人都不得亲近,觉得比受刑还难熬。 ↑返回顶部↑
事实上,他今日之所以急着跟来郡公府,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想趁机见一见袭人、茜雪这两个昔日他房里的丫鬟,也想见一见晴雯、金钏、玉钏这些他曾相熟的丫鬟。
眼下骤然见到袭人,贾宝玉心头如撞鹿般,忍不住脱口轻唤:“袭人!”
袭人只略一颔首,便垂首敛目,侍立如故。
曾经她作为贾宝玉首席丫鬟的时候,甚是关心贾宝玉。然而,她被撵出荣国府时,就对贾宝玉感到了失望。又见识了袁易这般人物,便觉得贾宝玉不堪入目了。眼下见贾宝玉这般莽撞,心下暗叹:“到底是个不知事的纨绔少年,比不得四爷半分气度。”
贾宝玉见袭人待自己冷淡,正自怅惘,李纨已领着探春、惜春、贾兰进了东耳房,他一时间也顾不得继续搭讪袭人,跟了进去。
原本宽敞的东耳房,霎时显得拥挤起来。
荣国府一行人本不知林黛玉今日会来此,乍一见林黛玉也在,似一株新荷亭亭玉立。探春眼睛一亮,贾宝玉更是看得痴了。
贾宝玉已有些日子未见林妹妹,今日忽见伊人着水绿罗裳,眉蹙春山,目含秋水,竟比往日更添风致,以致于当李纨、探春甚至惜春都忙不迭向袁易、元春以及林如海行礼时,他一时间竟忘了行礼。
林黛玉倒是知道今日探春、惜春要来,却不料贾宝玉亦跟了来。此刻见贾宝玉直勾勾盯着自己,忙偏过头去,假意整理腰间绦子。心中虽也念及旧日情分,却不知怎的,在此等场合相见,反生出几分不自在来。
袁易将贾宝玉、林黛玉的神态尽收眼底,唇角微扬,心下暗觉有趣。
李纨自己行礼毕,忙推儿子贾兰道:“兰儿,快给郡公爷、夫人及你姑祖父见礼。”
这句话倒是惊醒了贾宝玉,贾宝玉便要向袁易、元春行礼,然而,当他的目光从林黛玉身上移开,紧接着又瞥见角落侍立的香菱,不觉又看住了,心里暗道:“这位香菱姐姐出落得愈发标致了!”他曾见过香菱。
贾兰照着适才来前母亲的叮嘱,规规矩矩地跪下磕头:“兰儿叩见郡公爷、夫人。”又向姑祖父林如海请安,举止有度,俨然小大人模样。
元春含笑命起,赞道:“兰哥儿愈发进益了。”转眼见贾宝玉怔怔立着,只得唤道:“宝玉?”
被元春一唤,贾宝玉方回过神,这才心不在焉地行礼:“给郡公爷请安,给大姐姐请安。”举止竟不如年幼的侄儿贾兰从容。
元春请李纨入座,李纨推辞:“在郡公爷、夫人并姑丈面前,哪有民妇的坐处。”直至袁易开口,她方斜签着身子在楠木椅上坐了半个座儿。
刚落座李纨便解释道:“原是三姑娘、四姑娘年岁尚小,民妇特来照应。再者,兰儿终日苦读,也该来给大姑姑请安,与郡公爷亲近。不请自来,还望恕罪。”
元春微微一笑:“大嫂子说哪里话。自家人原该常来常往才是。”
此时的耳房内,已满室珠光宝气,衣香鬓影。贾宝玉觑着林黛玉,林黛玉却故意不瞧他,探春与惜春都低眉垂首,贾兰则规规矩矩侍立母亲身侧。
元春取出个核桃大小的金表,瞧了一眼,对袁易柔声道:“四爷,已是辰时初刻,到了先生授课的时辰,不敢耽误。既然姊妹们都齐了,妾这便带她们往我住处说话,稍后同往园子里去。”
袁易微微颔首,目光忽转向李纨:“难得见着兰哥儿,今日就让他跟在我身边读书习武罢。”
他是存了考察之意,要瞧瞧贾兰的品性才具。
李纨闻言,喜得忙立起身来:“这真是兰儿的造化!劳烦郡公爷费心教导。”一面急推贾兰:“快给郡公爷磕头。”
贾兰又规规矩矩行了大礼,小脸绷得紧紧。
袁易又看向贾宝玉:“宝玉今日也一同跟在我身边读书习武。你年岁不小了,莫要终日只在女儿堆里厮混。”
此话一出,元春又愧又喜。愧的是,她素来很疼爱的胞弟贾宝玉这不成器的毛病被当面点破,喜的是,巴不得夫君与胞弟亲近,且亲自管教。
探春垂首忍笑,林黛玉抬眸瞥了眼贾宝玉,心里竟暗觉袁易此话在理。
贾宝玉则登时惊得三魂渺渺,七魄悠悠,心中暗叫:“若论诗词曲赋倒还罢了,偏是那些圣贤书最磨人性子!更别提习武,舞枪弄棒的事儿,分明是要我的命!”
他的眼前仿佛已见林妹妹与姊妹们在园中玩耍,自己却要困在袁易身边读书习武,连袭人都不得亲近,觉得比受刑还难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