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袁易设衙,父皇施恩(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309章 袁易设衙,父皇施恩
  这日下午,袁易送走了卓轼、林如海,信步回到德本堂。
  元春正在廊下候着,见袁易进院,忙迎上前,柔声唤道:“四爷。”一双秋水明眸中满是关切。她早已听闻了袁易如愿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的消息,心中甚是欢喜,正等着夫君闲下来细问究竟。
  袁易见她这般情状,知她挂心。他与元春一同步入东耳房,元春亲自为他斟了茶,这才轻声问道:“四爷果真担了京畿水利营田的重任?”
  袁易将今日九经三事殿觐见的情形细细说了一番。元春听完,眼中泛起自豪的神采:“恭喜四爷得偿所愿。这般重任,非大才不能当,亦可见太上皇、圣上对四爷的器重。”
  袁易笑道:“这担子重若千钧,往后还需要夫人相助。”
  元春眼中闪着亮光:“我是一介女流,不能为四爷分忧国事,只能在这内宅之中,为四爷打理家务,让四爷无后顾之忧。”
  袁易又笑道:“夫人此言差矣。夫人将这郡公府打理得井井有条,便是对我最大的助力。”
  元春听到这话儿,欢喜之余,亦感动起来。
  ……
  ……
  虽说特设了水利营田府,但这水利营田府并非一个拥有独立、宏伟衙门的常设机构。它的名字听起来是一个“府”,但其性质更接近于一个“钦差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办公室”。
  这意味着,袁易虽掌了水利营田府,却无固定的衙门。从今往后,他会在自己府邸的外书房办公,这外书房便是他接见官员、商议机要、批阅文件的核心场所,许多决策和命令会从这里发出。
  当然,从今往后,袁易难免要常去畅春园或皇宫,觐见泰顺帝甚至太上皇景宁帝。他也难免要频繁出京,亲自频繁地到直隶各地灾区、河道工地巡视勘察。
  袁易今日没有午睡,眼下已过了他平日午睡的时辰,他也不想补上了。他精神抖擞,立即命人布置起了外书房。
  在这座郡公府,他除了有内书房立身斋,还有外书房。外书房位于正院东侧,开阔三间,青砖碧瓦。两旁还有一些廊房,这些廊房都可配套使用。袁易特意吩咐,腾出两间明亮的廊房来,一间作为林如海的值房,另一间供大学士卓轼使用。
  袁易重新踏入朝堂,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也意味着,从今往后,林如海除了是教导他的师傅,也是他的核心幕僚。
  另外,中年太监方矩已来了一个多月,袁易仔细观察了此人,认为此人性情恰如其名,颇懂规矩,行事有度。而年轻太监田奉,机灵勤快。
  这日袁易在立身斋召见了方矩、田奉二人,对方矩道:“从今以后,你便掌管府中守门、传唤之事。”
  方矩闻言,心中大喜,忙跪地谢恩:“奴才定当恪尽职守,不负郡公爷重托。”
  袁易又对田奉道:“田奉,你往后就跟在我身边伺候罢。”
  田奉虽失了守门、传唤之职,却也没有失落。毕竟能成为袁易的贴身太监,更是亲信。他忙叩首道:“奴才必当尽心竭力,伺候好郡公爷。”
  从今以后,这座郡公府,既是袁易的府邸,也是水利营田衙署。由方矩这样的中年太监掌管守门、传唤之事,接待客人,更为妥当。而田奉适合在袁易身边伺候。当袁易在外书房办公接客时,丫鬟香菱就不适合跟在他身边伺候了。内宅外宅,总要有个区分。
  这番安排,井井有条,显见袁易已深思熟虑。
  方矩、田奉领命而去,各自准备。
  ……
  ……
  翌日早晨,林如海照常来郡公府当值,见外书房已布置得初具规模,不禁赞叹:“四爷行事,果然雷厉风行。”
  袁易领着林如海步入一间廊房,笑道:“这是我特意为先生安排的值房,不知先生对这间值房可还满意?”
  林如海见这间廊房窗明几净,书案、书架一应俱全,正是读书办公的好所在,不由感动道:“四爷如此厚待,下官愧不敢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