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忠顺王府,理郡王府(2 / 3)
他顿了顿,压低嗓音,带着几分讥诮:“不过是会些揣摩上意、讨好卖乖的手段罢了。如今太上皇极重孝道,圣上则锐意革新,他便狡猾地投了二圣所好。依我看,此事京畿水利营田,成败尚在未定之天,若办砸了,看他如何收场!”
袁晳心中一震,知忠顺亲王话中有刺,涉及圣心天意,更不敢轻易接口了。只默默转了转手中温热的茶钟,目光落在窗外一株渐染秋色的枫树上,那叶子边缘已透出一圈浅红,如美人醉酡。
忠顺亲王见他如此,知他谨慎,也不迫他,只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身子微微前倾,推心置腹般道:“晳哥儿,非是三叔挑拨。你这孩子,品性端方,学问扎实,满朝宗室里,谁不赞一声‘温良恭俭让’?只是……”
他话锋一转:“你就是太温和,太知礼了!否则,凭你的嫡派位分,及你皇祖父对你的恩宠眷顾,这京畿水利营田的差事,合该由你担纲,必能做出一番大功业来了,何至于让一个半路归宗的小子抢了风头?”
他显得语重心长,字字句句仿佛皆为袁晳考量:“有些事,该争的还是要争。这世上,并非一味谦退,旁人便知你的好。你可知,如今朝中有多少人,都在看着你呢!”
有些话,即便是在自己王府内私下叙谈,忠顺亲王也不敢尽数说破。但他知道,袁晳虽性情温和,却并非愚笨迟钝之人,自幼长于宫廷,耳濡目染,其中关窍,一点即透,自然能明白他这番话的深意。
袁晳听了这番言语,心中如波涛翻涌,五味杂陈。
他何尝不知自身处境?只是自幼由景宁帝教养长大,恪守臣子本分,轻易不敢有逾越之想。如今被忠顺亲王这般点拨,潜藏心底的一丝不甘与落寞,竟被勾扯出来,丝丝缕缕,缠绕心头。
他抬眼望向忠顺亲王,见这位三叔的一双眼睛精光内敛,正静静地看着他,等待着他的回应。
他张了张口,觉着喉头有些发紧,终是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叹,融入了满室氤氲的香气之中。
……
……
袁晳今年已三十二岁,府上妻妾成群,子嗣也繁盛,竟已诞下十二个儿子并数个女儿。除却两个儿子夭折,余下十个哥儿皆活了下来,这在龙子凤孙中倒是难得。其中长子袁琛年已十四,乃嫡妻乌梁罕济尔默氏所出。乌梁罕济尔默氏乃蒙古藩王之女,生得英气明媚。
这日袁晳自忠顺王府饮宴归来,已是暮色四合。虽饮了不少酒,他步履仍稳,只眉宇间凝着化不开的郁结。
乌梁罕济尔默氏见夫君归来,忙迎上前,见袁晳面泛红晕,柔声道:“王爷可要沐浴更衣?妾已命人备好香汤。”
袁晳摆了摆手,径自在桌边坐了:“且不急,你再陪我饮两盅。”
乌梁罕济尔默氏见他神色不同往日,眼波微动,却不多问,当即命厨房送来几样精致小菜,又亲自执壶,为夫君斟酒。
夫妻二人对坐饮酒,烛光摇曳。
乌梁罕济尔默氏见袁晳端着酒杯半晌不饮,只望着窗外渐沉的夜色出神,轻声道:“王爷今日在忠顺王府,可是遇着了什么不快?”
袁晳摇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无事。”顿了顿,又道:“叫房里人来唱曲坐陪罢。”
乌梁罕济尔默氏知他心中定有郁结,需借丝竹排遣,便命心腹大丫鬟去唤人。不过片刻,两个美貌的姬妾袅袅而来,一个抱着琵琶,一个捧着玉箫。
当下轻拨慢捻,朱唇微启,唱起一曲《桂枝儿》:“闷来时独自在月光下,想我亲亲想我的冤家。月光菩萨,你与我鉴察:我待他的真情,我待他的真情,哥!他待我是假……”
歌词虽显俗气,歌声却是婉转缠绵,如泣如诉,连窗外竹影都仿佛凝住细听。
袁晳却似听非听,心里反复咀嚼着今日忠顺亲王那些话,字字句句,都似小锤敲在心上。
乌梁罕济尔默氏见他这般,柔声劝道:“王爷,酒多伤身,仔细明日头疼。”
袁晳这才放下酒杯,目光却落在房内的一副棋枰上:“今日手痒,来一局如何?”
乌梁罕济尔默氏会意点头,当即与袁晳对坐在棋秤旁。这是一副御赐的云子棋,棋盘是上好的紫檀木所制,棋子触手生温,白子如羊脂,黑子泛青辉,乃是太上皇景宁帝特赐袁晳的。
夫妻二人对坐弈棋。袁晳是此中高手,乌梁罕济尔默氏受他熏陶,棋术也颇为了得。只是,这些年来她虽用心钻研,却鲜少能赢,倒非故意相让,实是夫君棋风缜密,常于无声处起惊雷。
今日亦然。起初二人旗鼓相当,黑白子在枰上纵横交错,杀得难分难解。乌梁罕济尔默氏还一度占据上风,眼看就要围住袁晳中腹一条大龙。她心中暗喜,以为今日可胜。谁知袁晳不慌不忙,一着看似闲棋落在边角,实则暗藏玄机。不过十余手,竟借势反扑,不仅救活大龙,反倒将她一片黑子尽数吞没。
乌梁罕济尔默氏放下手中棋子,嫣然一笑:“本以为王爷今儿醉了酒,妾可趁机赢你一局,也好在姐妹们面前夸口。谁知王爷棋术实在高明,醉中还能布下这般妙局,妾着实不如。” ↑返回顶部↑
袁晳心中一震,知忠顺亲王话中有刺,涉及圣心天意,更不敢轻易接口了。只默默转了转手中温热的茶钟,目光落在窗外一株渐染秋色的枫树上,那叶子边缘已透出一圈浅红,如美人醉酡。
忠顺亲王见他如此,知他谨慎,也不迫他,只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身子微微前倾,推心置腹般道:“晳哥儿,非是三叔挑拨。你这孩子,品性端方,学问扎实,满朝宗室里,谁不赞一声‘温良恭俭让’?只是……”
他话锋一转:“你就是太温和,太知礼了!否则,凭你的嫡派位分,及你皇祖父对你的恩宠眷顾,这京畿水利营田的差事,合该由你担纲,必能做出一番大功业来了,何至于让一个半路归宗的小子抢了风头?”
他显得语重心长,字字句句仿佛皆为袁晳考量:“有些事,该争的还是要争。这世上,并非一味谦退,旁人便知你的好。你可知,如今朝中有多少人,都在看着你呢!”
有些话,即便是在自己王府内私下叙谈,忠顺亲王也不敢尽数说破。但他知道,袁晳虽性情温和,却并非愚笨迟钝之人,自幼长于宫廷,耳濡目染,其中关窍,一点即透,自然能明白他这番话的深意。
袁晳听了这番言语,心中如波涛翻涌,五味杂陈。
他何尝不知自身处境?只是自幼由景宁帝教养长大,恪守臣子本分,轻易不敢有逾越之想。如今被忠顺亲王这般点拨,潜藏心底的一丝不甘与落寞,竟被勾扯出来,丝丝缕缕,缠绕心头。
他抬眼望向忠顺亲王,见这位三叔的一双眼睛精光内敛,正静静地看着他,等待着他的回应。
他张了张口,觉着喉头有些发紧,终是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叹,融入了满室氤氲的香气之中。
……
……
袁晳今年已三十二岁,府上妻妾成群,子嗣也繁盛,竟已诞下十二个儿子并数个女儿。除却两个儿子夭折,余下十个哥儿皆活了下来,这在龙子凤孙中倒是难得。其中长子袁琛年已十四,乃嫡妻乌梁罕济尔默氏所出。乌梁罕济尔默氏乃蒙古藩王之女,生得英气明媚。
这日袁晳自忠顺王府饮宴归来,已是暮色四合。虽饮了不少酒,他步履仍稳,只眉宇间凝着化不开的郁结。
乌梁罕济尔默氏见夫君归来,忙迎上前,见袁晳面泛红晕,柔声道:“王爷可要沐浴更衣?妾已命人备好香汤。”
袁晳摆了摆手,径自在桌边坐了:“且不急,你再陪我饮两盅。”
乌梁罕济尔默氏见他神色不同往日,眼波微动,却不多问,当即命厨房送来几样精致小菜,又亲自执壶,为夫君斟酒。
夫妻二人对坐饮酒,烛光摇曳。
乌梁罕济尔默氏见袁晳端着酒杯半晌不饮,只望着窗外渐沉的夜色出神,轻声道:“王爷今日在忠顺王府,可是遇着了什么不快?”
袁晳摇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无事。”顿了顿,又道:“叫房里人来唱曲坐陪罢。”
乌梁罕济尔默氏知他心中定有郁结,需借丝竹排遣,便命心腹大丫鬟去唤人。不过片刻,两个美貌的姬妾袅袅而来,一个抱着琵琶,一个捧着玉箫。
当下轻拨慢捻,朱唇微启,唱起一曲《桂枝儿》:“闷来时独自在月光下,想我亲亲想我的冤家。月光菩萨,你与我鉴察:我待他的真情,我待他的真情,哥!他待我是假……”
歌词虽显俗气,歌声却是婉转缠绵,如泣如诉,连窗外竹影都仿佛凝住细听。
袁晳却似听非听,心里反复咀嚼着今日忠顺亲王那些话,字字句句,都似小锤敲在心上。
乌梁罕济尔默氏见他这般,柔声劝道:“王爷,酒多伤身,仔细明日头疼。”
袁晳这才放下酒杯,目光却落在房内的一副棋枰上:“今日手痒,来一局如何?”
乌梁罕济尔默氏会意点头,当即与袁晳对坐在棋秤旁。这是一副御赐的云子棋,棋盘是上好的紫檀木所制,棋子触手生温,白子如羊脂,黑子泛青辉,乃是太上皇景宁帝特赐袁晳的。
夫妻二人对坐弈棋。袁晳是此中高手,乌梁罕济尔默氏受他熏陶,棋术也颇为了得。只是,这些年来她虽用心钻研,却鲜少能赢,倒非故意相让,实是夫君棋风缜密,常于无声处起惊雷。
今日亦然。起初二人旗鼓相当,黑白子在枰上纵横交错,杀得难分难解。乌梁罕济尔默氏还一度占据上风,眼看就要围住袁晳中腹一条大龙。她心中暗喜,以为今日可胜。谁知袁晳不慌不忙,一着看似闲棋落在边角,实则暗藏玄机。不过十余手,竟借势反扑,不仅救活大龙,反倒将她一片黑子尽数吞没。
乌梁罕济尔默氏放下手中棋子,嫣然一笑:“本以为王爷今儿醉了酒,妾可趁机赢你一局,也好在姐妹们面前夸口。谁知王爷棋术实在高明,醉中还能布下这般妙局,妾着实不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