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霸王别姬,泰顺训子(2 / 3)
畅春园中有一处清幽所在,名曰“无逸斋”。此斋名取自《尚书·无逸》篇,取意“君子所其无逸”,原是提醒皇子皇孙们勤勉向学,莫贪安逸。
斋外遍植槐柏之属,蓊蓊郁郁,暗合汉代“槐市”讲学之典。西侧引万泉河水开凿“洗砚池”,池畔太湖石嶙峋错落,上镌景宁帝御笔《无逸篇》全文,字字珠玑。
斋前更有一片开阔演武场,铺着细沙,设着箭靶,正是习武演兵之地。
如今,泰顺帝仅有一子袁昼在无逸斋居住习学,另有几位太上皇景宁帝的儿子——袁禧、袁祜、袁祁、袁祕等,并几个宗室勋贵子弟附学相伴。
这日午后,天色澄明,演武场上正是人马喧腾之时。骏马嘶风,雕弓挽月,袁禧、袁祜、袁祁、袁祕等龙子凤孙,或策马扬鞭,或引弓待发,一招一式颇见章法。
而年方十四的袁昼,生得瓜子脸儿,尖下巴,虽穿着缂丝骑射服,却躲在兵器架后,拿着一根马鞭,百无聊赖地抽打着地上落叶,一双眼睛东张西望,全无用心习武之意。
正闲耍时,忽见场外一行人逶迤而来。为首那人身着明黄常服,龙行虎步,不是泰顺帝又是哪个?袁昼唬得魂飞魄散,手中马鞭“啪嗒”落地,恰似老鼠见了猫儿,忙不迭整衣肃立。
泰顺帝面色阴沉如铁,厉声喝道:“朕远远就瞧见你在此偷奸耍滑!你竟敢如此懈怠!”
袁昼扑通跪倒,战战兢兢回道:“儿臣……儿臣方才练得乏了,略歇片刻……”
“还敢扯谎!”泰顺帝怒极反笑,“朕这些时日未曾查你武艺,今日倒要看看你长进了多少。”
当下袁昼只得硬着头皮演示步射。他挽弓之手微微发颤,一箭射出竟脱了靶;再射一箭,只堪堪擦着靶边。待到骑射时更是狼狈,那马儿似也感知到他心绪不宁,不住踏蹄扬鬃。他一箭离弦,非但未中靶心,反将箭矢射到了场外槐树上,惊起一只雀鸟扑棱棱飞走。
泰顺帝越看越怒,指着袁昼的鼻子训斥道:“好个不成器的东西!你几个皇叔都在勤勉苦练,偏你这般懈怠,将来如何担当大任?”
这一番话说得袁昼面如土色,汗透重衣。泰顺帝见他这般模样,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拂袖道:“随朕进来!”
二人一前一后步入无逸斋内。
斋中陈设清雅,十二座楠木通天书架森然林立,配置着景宁朝巧匠所制“转轮藏”式书橱,可藏典籍三千余卷。地面铺墁苏州御窑金砖,光可鉴人。满室墨香与窗外槐香交融,端的是个读书的好去处。
泰顺帝在太师椅上坐定,沉声问道:“三日前朕布置的京畿水利营田策论,可曾写完?”
原来三日前泰顺帝命袁昼作一篇京畿水利营田策论,说好三日后来查。
袁昼此刻支支吾吾,半晌方道:“儿臣……儿臣写了,只是尚未润色。原想着骑射课后加紧写完,不料父皇今日来得早了些……”
按无逸斋常例,一般是下午一点开始骑射训练与武备课程,下午四点开始策论写作与典籍背诵,而景宁帝或泰顺帝一般傍晚才来检查功课。袁昼原想拖到最后一刻,谁知今日泰顺帝提前来了。
“取来朕看!”泰顺帝声音里已结了一层寒霜。
袁昼只得从书匣中取出策论,双手奉上。泰顺帝展卷一看,顿时勃然变色。纸上歪歪扭扭只写了数行,尽是“水往低处流”、“种田要用水”等稚语,在泰顺帝看来,这文理简直狗屁不通。
泰顺帝看着这篇不成体统的策论,忽然想起不久前早夭的储君袁历。若是历儿尚在,便是千言锦绣文章也早已一挥而就。又想起新近归宗的袁易,虽只年长袁昼三岁,却比袁昼强了甚多,且已总理京畿水利营田,将各项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思及此处,泰顺帝只觉心如刀绞,怒火中烧。他取过戒尺,命袁昼伸手。那戒尺落在袁昼的掌心,“啪啪”作响,左右手各打了十下。袁昼痛得忍不住惨叫出声,一双手也迅速肿得通红。
泰顺帝掷下戒尺,长叹一声:“你当朕愿意责罚于你?可知这万里江山,亿兆黎民,将来……”说到这里,他忙止住,改口道:“似你这般文不成武不就,贪玩享乐,叫朕如何放心?”
说罢起身,望着窗外槐影,久久不语,背影竟显出几分苍凉。
……
……
这日戌正时分,袁昼方得散学。
无逸斋虽在畅春园中,却是个封闭式管理的所在,对袁昼而言,倒似个金镶玉裹的牢笼。莫说园外风光不得见,便是同在园中居住的生母裕嫔,也似隔着千山万水,不能随意相见。
这日泰顺帝考较功课,见袁昼文不成武不就,盛怒之下责打了手心,却又特许裕嫔今晚见一见儿子,让裕嫔好好教导一番袁昼。故今晚袁昼散学后,便急匆匆往生母住处赶去。 ↑返回顶部↑
斋外遍植槐柏之属,蓊蓊郁郁,暗合汉代“槐市”讲学之典。西侧引万泉河水开凿“洗砚池”,池畔太湖石嶙峋错落,上镌景宁帝御笔《无逸篇》全文,字字珠玑。
斋前更有一片开阔演武场,铺着细沙,设着箭靶,正是习武演兵之地。
如今,泰顺帝仅有一子袁昼在无逸斋居住习学,另有几位太上皇景宁帝的儿子——袁禧、袁祜、袁祁、袁祕等,并几个宗室勋贵子弟附学相伴。
这日午后,天色澄明,演武场上正是人马喧腾之时。骏马嘶风,雕弓挽月,袁禧、袁祜、袁祁、袁祕等龙子凤孙,或策马扬鞭,或引弓待发,一招一式颇见章法。
而年方十四的袁昼,生得瓜子脸儿,尖下巴,虽穿着缂丝骑射服,却躲在兵器架后,拿着一根马鞭,百无聊赖地抽打着地上落叶,一双眼睛东张西望,全无用心习武之意。
正闲耍时,忽见场外一行人逶迤而来。为首那人身着明黄常服,龙行虎步,不是泰顺帝又是哪个?袁昼唬得魂飞魄散,手中马鞭“啪嗒”落地,恰似老鼠见了猫儿,忙不迭整衣肃立。
泰顺帝面色阴沉如铁,厉声喝道:“朕远远就瞧见你在此偷奸耍滑!你竟敢如此懈怠!”
袁昼扑通跪倒,战战兢兢回道:“儿臣……儿臣方才练得乏了,略歇片刻……”
“还敢扯谎!”泰顺帝怒极反笑,“朕这些时日未曾查你武艺,今日倒要看看你长进了多少。”
当下袁昼只得硬着头皮演示步射。他挽弓之手微微发颤,一箭射出竟脱了靶;再射一箭,只堪堪擦着靶边。待到骑射时更是狼狈,那马儿似也感知到他心绪不宁,不住踏蹄扬鬃。他一箭离弦,非但未中靶心,反将箭矢射到了场外槐树上,惊起一只雀鸟扑棱棱飞走。
泰顺帝越看越怒,指着袁昼的鼻子训斥道:“好个不成器的东西!你几个皇叔都在勤勉苦练,偏你这般懈怠,将来如何担当大任?”
这一番话说得袁昼面如土色,汗透重衣。泰顺帝见他这般模样,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拂袖道:“随朕进来!”
二人一前一后步入无逸斋内。
斋中陈设清雅,十二座楠木通天书架森然林立,配置着景宁朝巧匠所制“转轮藏”式书橱,可藏典籍三千余卷。地面铺墁苏州御窑金砖,光可鉴人。满室墨香与窗外槐香交融,端的是个读书的好去处。
泰顺帝在太师椅上坐定,沉声问道:“三日前朕布置的京畿水利营田策论,可曾写完?”
原来三日前泰顺帝命袁昼作一篇京畿水利营田策论,说好三日后来查。
袁昼此刻支支吾吾,半晌方道:“儿臣……儿臣写了,只是尚未润色。原想着骑射课后加紧写完,不料父皇今日来得早了些……”
按无逸斋常例,一般是下午一点开始骑射训练与武备课程,下午四点开始策论写作与典籍背诵,而景宁帝或泰顺帝一般傍晚才来检查功课。袁昼原想拖到最后一刻,谁知今日泰顺帝提前来了。
“取来朕看!”泰顺帝声音里已结了一层寒霜。
袁昼只得从书匣中取出策论,双手奉上。泰顺帝展卷一看,顿时勃然变色。纸上歪歪扭扭只写了数行,尽是“水往低处流”、“种田要用水”等稚语,在泰顺帝看来,这文理简直狗屁不通。
泰顺帝看着这篇不成体统的策论,忽然想起不久前早夭的储君袁历。若是历儿尚在,便是千言锦绣文章也早已一挥而就。又想起新近归宗的袁易,虽只年长袁昼三岁,却比袁昼强了甚多,且已总理京畿水利营田,将各项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思及此处,泰顺帝只觉心如刀绞,怒火中烧。他取过戒尺,命袁昼伸手。那戒尺落在袁昼的掌心,“啪啪”作响,左右手各打了十下。袁昼痛得忍不住惨叫出声,一双手也迅速肿得通红。
泰顺帝掷下戒尺,长叹一声:“你当朕愿意责罚于你?可知这万里江山,亿兆黎民,将来……”说到这里,他忙止住,改口道:“似你这般文不成武不就,贪玩享乐,叫朕如何放心?”
说罢起身,望着窗外槐影,久久不语,背影竟显出几分苍凉。
……
……
这日戌正时分,袁昼方得散学。
无逸斋虽在畅春园中,却是个封闭式管理的所在,对袁昼而言,倒似个金镶玉裹的牢笼。莫说园外风光不得见,便是同在园中居住的生母裕嫔,也似隔着千山万水,不能随意相见。
这日泰顺帝考较功课,见袁昼文不成武不就,盛怒之下责打了手心,却又特许裕嫔今晚见一见儿子,让裕嫔好好教导一番袁昼。故今晚袁昼散学后,便急匆匆往生母住处赶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