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叫他尝尝社会的险恶(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历来地方大员,哪怕是州县到任的第一件事都是先去祭祀孔庙,同生员读书人们好好交心,以示对文教的重视。
  结果赵安上任以来连学宫半步不曾踏入,反倒大张旗鼓搞什么工商兴省,又去抚标搞什么校阅观兵,这在学政大人眼里不就是本末倒置么!
  大清朝仰重的是知书达礼的读书人,可不是那帮钻到钱眼的商人和大字不识一个的粗鄙武夫!
  作为安徽教育界的一号位,学政大人自然无法容忍这种严重破坏传统,极易给人错误引导的荒唐事。
  加之本就鄙视赵安,索性新仇旧账一起算。
  赵安有直接上书皇帝的权力,他这个提督学政同样有!
  当场作了一首诗。
  其中有两句道:“监舟或因风云便,岂真麟角誉杏坛?同年乏录根基浅,怎比深耕翰墨香?”
  什么意思呢?
  直指某监生出身的官员因为靠拍皇上马屁这才幸进成为地方大员,可笑的是这种大员连科举同年都没有,根基浅薄的不能再浅薄,哪里能比得上靠真才实学在翰林院深耕墨香、脚踏实地上来的官员。
  直白的不能再直白,就差说赵安比不上他徐立纲。
  这让在场不少官绅都是极为尴尬,有人附和干笑,有人低头不语,有人则纯粹看个热闹,有人则头皮发麻,害怕自己无端被卷入“两台争斗”的漩涡之中。
  叫好的自然是教育系统的官员,以及学政大人在府学颇为看重的门生子弟。
  原以为学政大人发个牢骚就完了,未想学政大人还上劲了,竟然当众散布一套“德不配位”的理论。
  该理论核心是赵安以监生幸进,出身不正,学问全无,此为根基失德;
  又指赵安上任后不修德化,不重文教,专门同商人打交道,此为政道失德;
  再指赵安请官绅去校阅官兵,乃违背文治传统,是为举措失德。
  “如此官员,若心中尚存几分读书人的羞耻之心,就该知耻而退,主动上表朝廷辞官!如此,方不失为一种保全颜面做法,否则,其失德之举将来激起民变必被科道纠弹,届时落个身败名裂下场,也是可耻、可笑、可悲!”
  摇头晃脑的学政大人看着义愤填膺的样子,听其意思竟是想让那位失德官员主动辞职。
  失德官员除了赵安还能有谁?
  “大人,徐学台还说大人您不过是监生出身,即便蒙皇上天恩特赐了同进士出身,那也是个假进士,哪里能跟正途二甲、三甲进士可比。另外,徐学台还说.”
  刘鹏高自觉停顿,因为他不确定藩台大人对下面的话是否有过激反应。
  “还说我什么?”
  赵安一脸饶有兴趣的样子。
  “大人,徐学台还说大人您身边怕是连一本同科进士的同年录都没有,在朝中可谓孤家寡人一个,毫无根基可言甚至,甚至都比不上他门下那些中了举人的学生有人脉,说您这官位如同沙上筑塔,转眼即倾.”
  “同年录?”
  刘鹏高不说还好,一说赵安想起来了:对啊,礼部好像没有给他去年恩科的同学通讯录!
  去年万寿恩科是和珅充当会试正考官兼殿试阅卷官,共录进士185人,不过由于种种特殊原因,赵安是提前一个月录取的,名次不高,倒数第一。
  但倒数第一那也是与上面184位进士老爷有同学关系,然而赵安都当上从二品安徽布政使署理巡抚了,这本同学通讯录礼部都没有送给他。
  是礼部忘了这事,还是有人刻意阻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