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戏言尔(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一件件,一桩桩,无论哪件都与袁术攻略徐扬的期望背道而驰,怎能不让他怒极?
  “伯符来信劝我增兵丹阳,诸君以为如何啊?”
  袁术选择性忽视了孙策纵兵掠粮之事,此子是他手中的一把利刃,无论是抵御严毅兵锋,还是攻略扬州,他都离不开这把日益锋锐的利刃。但对孙策加强控制的念头,已经在他的脑海中悄然萌生。
  他扫视下首两列榻席,却未发现阎象的身影,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失望和恼怒。
  阎象病了,无法理事。至于是真病还是假病,在场每一个人,都心知肚明。
  李业是跟随袁术时日最短的谋士,有意趁阎象‘病重’之际,增加自己在袁术心中的份量,闻言迫不及待地站起,一脸跃跃欲试地朝袁术恭敬作揖。
  “君侯,属下认为,攻略徐州乃是我军的既定战略,如今陶谦沉疴难起,徐州人心惶惶,正是君侯用兵的天赐良机。丹阳兵事,权且交予伯符应付便是。待君侯入主徐州,再经略扬州不迟。”
  话音刚落,议事堂内原本冷肃的氛围便被一阵窃窃私语声打破。
  堂内诸人或交头接耳,或以眼神交流,心中都在飞速思索,应如何对袁术的决策施加影响,以谋取自己的最大利益。
  袁术打算放弃北线的陈国,从豫州的泥沼中逐步抽身出来,已是众所周知之事,而驻守陈国的三万悍卒调往何处,就成了值得商榷之事。
  张勋与纪灵乃是袁术麾下名列三甲的大将,也是袁军内部当之无愧的柱石,两人的榻席刚好挨在一起,相互交流一番后,张勋铁塔般的身躯在众人注目下倏地站起。
  “君侯,桥蕤不可不救,乐就之仇不可不报。严毅幼竖,毛都还没长齐,便敢与君侯对抗,若任其猖狂,恐有损君侯威名!”
  张勋的话犹如一股狂风,在堂内掀起了阵阵回应。
  “世功所言甚是,愚以为,九江、庐江新定不久,我军在二郡需安排不少驻军,并无充足兵力攻伐徐州,取徐时机尚未成熟。”
  “徐州,金汤之固,江东,一盘散沙。若对徐州用兵,非十万大军不可,但若攻略江东,三万足矣。易者先取,难者徐图!”
  “陶谦曾与君侯共同对抗袁绍,趁其病重伐之,恐于君侯名声有损。”
  “刘备骁勇善战,糜氏、陈氏等世族皆已表态支持刘备,不可小视。”
  李业左顾右盼,彻底懵了,他万万没料到,全场居然只有他一个人支持先取徐州。
  耳边传来的每一句话,仿佛都在对他进行无声的嘲讽,在疯狂扇他的脸。
  李业隐含埋怨的目光投向窃窃私语的张勋、纪灵二人,他知道自己栽在什么地方了,军中份量最重的两名大将表态支持攻伐江东,其余这些人精,又怎会不清楚该如何站队。
  袁术将众人的谏言一一听入耳中,时不时地轻轻点头。
  身为执棋者,他心里很清楚,攻取徐州的时机尚未成熟,至少还需筹备一年才行。眼下紧要之事,是趁严毅的势力还未发展到难以收拾的地步,将袁绍、刘表布下的这颗棋子除去,以免后院起火。
  袁术沉吟片刻,心中已有决断,缓缓起身。
  堂内瞬间安静下来。
  铿!
  袁术猛地拔出佩剑,贯穿案几,锐利的目光扫视左右,语气森寒:“将北线的两万精锐调往丹阳,三个月内,我要见到严毅的头颅!”
  纪灵、张勋率先站起,大声应喏,其余诸人连忙出声附和。
  数日之内,连续有百余车骑自各方而来,涌入广德。
  其中就包括孙策与袁术派出的使者。
  大战在即,袁、孙二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赎回被俘之将,唯恐有不忍睹之事发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