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旱鸭子袁术(3 / 4)
此处江面骤缩,两岸山势逼仄,形成天然的‘水上函谷关’,其于长江防线的战略价值,相当于二战时盟军死守直布罗陀,或后世台海之澎湖列岛。
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曹魏与东吴之间在濡须口爆发了四次大的战役,前后延续四十年之久。
尽管曹魏多次进攻,但始终未能突破濡须坞防线。以致曹操临终前仍耿耿于怀:‘不得濡须,终为江东所制。’
但是,如此重要的一个水上要塞,却在‘旱鸭子’袁术手上白白糟蹋了。
袁术对濡须口的重视程度存在明显的战略短视,用一句话来形容便是:‘暂用而不重,欲控而无力’。
‘暂用而不重’体现在袁术重淮轻江的军事部署上,他在淮河一带集中了水师主力,防备曹操与吕布,但在至关重要的濡须口,却只屯驻了少量轻便船只。
吕蒙便曾说过:‘若术早据濡须如主公(孙权),孙郎(孙策)安得乘舟直入?’
‘欲控而无力’则体现在袁术水师的诸多缺陷上。
袁术仅是将水军视为‘辅助兵种’,而非独立战力。袁军的船只主要用于漕运和短途支援,不具备较大规模舰队决战的实力。其船型单一,以艨艟、走舸等轻型内河战船为主,难以与斗舰抗衡,更不用说楼船了。
袁术也缺乏有经验的水军统领,他麾下的部将几乎都只擅长陆战指挥,水军人才寥寥无几。
更为可怕的是,袁军水师的士卒大多征召自淮北地区,不擅操舟,在长江风浪中容易晕船,战斗力远逊于自幼在水上长大的丹阳和吴越士卒。
严毅对袁术的这些弱点,可谓是了若指掌,这也是他敢让钱塘水师孤军深入袁术老巢的重要原因。
当他的军令传至钱塘时,全柔几乎快晕掉了,以为严毅不惜牺牲钱塘水师,也要截断袁军粮道。
直到钱塘水师抵达濡须口,全柔才不得不叹服严毅的料事如神。
他望着濡须港外的四五十只艨艟和百多只走舸,兀自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就这三瓜两枣,也特么配叫水师?给你全爷塞牙缝都不够!
“发旗令,此战交给公覆来处理。”
全柔一副兴趣缺缺的摸样,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扭头便回了船舱。
青鸟号上的传令旗手应了声喏,随即举起代表西方位的白旗,先是挥舞三下,意为指挥权授予黄盖,接着做出一个旗竖的动作,意思是要黄盖尽快搞定。
站在另一艘斗舰上的黄盖,同样是兴致索然,但他身为副将,执行主将军令乃是理所应当之事。更何况,身为一名降将,心高气傲的他也急于积累军功,以摆脱‘低人一头’的窘境。
蚊子腿再细,终究是块肉啊,全柔看不上,他可不挑食。
黄盖打起精神,双目死死盯着远处敌舰的动向,虬须随江风怒张:“擂鼓发令!三十艘斗舰正面突击,一百艘艨艟封锁敌船逃亡路线!。”
咚咚咚.
鼓令和旗令很快传出。
三十艘斗舰随令而动,呈锥形展开,宛如猫扑老鼠般,向濡须港狭窄的江道驶去。
这里的狭窄是相对而言的。相比长江那些宽达千米以上的开阔水域,仅有一百多米宽的濡须口,的确称得上是狭窄了。
“投石!”
“放箭!”
随着新的旗令和鼓令下达,巨大的石块和密集的火箭从天空倾泻而下,逐丈逐丈地将敌船覆盖。
三轮攻击过后,敌船已溃不成军。有的崩碎于江面上,有的被火箭点燃,有的插满箭矢,惨叫声此起彼伏。 ↑返回顶部↑
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曹魏与东吴之间在濡须口爆发了四次大的战役,前后延续四十年之久。
尽管曹魏多次进攻,但始终未能突破濡须坞防线。以致曹操临终前仍耿耿于怀:‘不得濡须,终为江东所制。’
但是,如此重要的一个水上要塞,却在‘旱鸭子’袁术手上白白糟蹋了。
袁术对濡须口的重视程度存在明显的战略短视,用一句话来形容便是:‘暂用而不重,欲控而无力’。
‘暂用而不重’体现在袁术重淮轻江的军事部署上,他在淮河一带集中了水师主力,防备曹操与吕布,但在至关重要的濡须口,却只屯驻了少量轻便船只。
吕蒙便曾说过:‘若术早据濡须如主公(孙权),孙郎(孙策)安得乘舟直入?’
‘欲控而无力’则体现在袁术水师的诸多缺陷上。
袁术仅是将水军视为‘辅助兵种’,而非独立战力。袁军的船只主要用于漕运和短途支援,不具备较大规模舰队决战的实力。其船型单一,以艨艟、走舸等轻型内河战船为主,难以与斗舰抗衡,更不用说楼船了。
袁术也缺乏有经验的水军统领,他麾下的部将几乎都只擅长陆战指挥,水军人才寥寥无几。
更为可怕的是,袁军水师的士卒大多征召自淮北地区,不擅操舟,在长江风浪中容易晕船,战斗力远逊于自幼在水上长大的丹阳和吴越士卒。
严毅对袁术的这些弱点,可谓是了若指掌,这也是他敢让钱塘水师孤军深入袁术老巢的重要原因。
当他的军令传至钱塘时,全柔几乎快晕掉了,以为严毅不惜牺牲钱塘水师,也要截断袁军粮道。
直到钱塘水师抵达濡须口,全柔才不得不叹服严毅的料事如神。
他望着濡须港外的四五十只艨艟和百多只走舸,兀自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就这三瓜两枣,也特么配叫水师?给你全爷塞牙缝都不够!
“发旗令,此战交给公覆来处理。”
全柔一副兴趣缺缺的摸样,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扭头便回了船舱。
青鸟号上的传令旗手应了声喏,随即举起代表西方位的白旗,先是挥舞三下,意为指挥权授予黄盖,接着做出一个旗竖的动作,意思是要黄盖尽快搞定。
站在另一艘斗舰上的黄盖,同样是兴致索然,但他身为副将,执行主将军令乃是理所应当之事。更何况,身为一名降将,心高气傲的他也急于积累军功,以摆脱‘低人一头’的窘境。
蚊子腿再细,终究是块肉啊,全柔看不上,他可不挑食。
黄盖打起精神,双目死死盯着远处敌舰的动向,虬须随江风怒张:“擂鼓发令!三十艘斗舰正面突击,一百艘艨艟封锁敌船逃亡路线!。”
咚咚咚.
鼓令和旗令很快传出。
三十艘斗舰随令而动,呈锥形展开,宛如猫扑老鼠般,向濡须港狭窄的江道驶去。
这里的狭窄是相对而言的。相比长江那些宽达千米以上的开阔水域,仅有一百多米宽的濡须口,的确称得上是狭窄了。
“投石!”
“放箭!”
随着新的旗令和鼓令下达,巨大的石块和密集的火箭从天空倾泻而下,逐丈逐丈地将敌船覆盖。
三轮攻击过后,敌船已溃不成军。有的崩碎于江面上,有的被火箭点燃,有的插满箭矢,惨叫声此起彼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