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不行就散伙(1 / 4)
第218章 不行就散伙
张勋等人期待的奇迹,自然就是袁术了。
这些时日以来,袁术心心念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如何保住派往丹阳的这支精锐。
他先是逼迫庐江各大族筹集粮秣,又将庐江府库的存粮一并搜罗,总共凑了五万石。由庐江太守刘勋亲自率军护送,从皖口附近的茅津渡渡江。
谁知粮船刚渡至中流,便遭到钱塘水师的偷袭,不但损失了两万石粮秣,更兼舟覆人溺,江面浮尸竟达两三千之众。
经此一役,袁术彻底放弃渡江运粮的念头,将主意打在了扬、交二州各个势力身上。
但结果同样不理想。
交州牧朱符第一个拒绝了袁术的求援:买船欢迎,其他事恕难从命。
朱符甚至暗暗腹诽袁术:‘往日倨傲无礼,视我如无物。如今火烧眉毛,倒想起我父那点香火情了?仅凭三千金的战船交易,就想忽悠我去和严毅搏命,你脑子是不是有病?’
袁术的确是病急乱投医,他与朱儁虽曾同朝为官,但关系实在不咋地。两年前朱儁号召关东诸侯讨伐李傕时,陶谦借助朱儁的名号拉起讨李联盟,袁术就没有参与。
近年来,袁术代汉自立的野心逐渐显露出来,就更引来朱氏的不满了。
是以朱符不但拒绝派遣水师赶赴长江,更是暗中将战船卖价提高了两成,爱买不买,老子不差你这点钱。
王朗与朱符一样,在二五仔许靖的唆使下,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袁术的求援。
我连好基友许贡的出兵请求都拒绝了,你袁公路算哪根葱?
袁术看着一卷卷或委婉推诿、或直白回绝的移书,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落井下石、世态炎凉。
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开出一个有如在他心头割肉的条件:谁若助我救回永平之军,术愿以丹阳八座城池并十五万石粮秣相赠。
许贡与祖郎心动了,一面相互去信,警告对方不得吃里扒外、与袁术这个狗贼合作,一面暗中与袁术接洽,表示虽不能出兵相助,但在张勋军退至自己辖地附近时,愿在粮秣物资上给予资助。
由此,袁术总算是捞到了两根救命稻草,然而他的割肉之举似乎是晚了些,永平已被重重包围,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又如何将这至关重要的消息传递给张勋呢?
就在他绞尽脑汁地思索应如何传递消息时,严毅麾下各部开始频繁调动,并撤走了永平以北各个据点的守军。
这就是典型的围三阙一了,目的无非两个:一是瓦解袁军斗志,待其出城后再衔尾追杀;二是永平以北已设好埋伏,只等袁军入瓮。
张勋久经战场,自然能够看出其中关窍,深知城北看似是条生路,实则是条绝路。
但是袁军士卒并不这么认为,他们只知道,不必以血肉去填塞那密如蜂巢的防御工事,便可挣得一条生路。
将与兵之间,或者说是张勋与各部之间,在是走是留、向何处突围等问题上,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随着城中乱象渐炽,就连雷薄与陈兰,也逐渐承受不住压力,站到了张勋的对立面。
“伯达,军心涣散,已至不可收拾之境。昨夜三营相继啸乱,若再强驱士卒向东西两翼突围,途中但逢挫败,军心恐顷刻崩坏。”
永平官寺的议事厅内,雷薄的身影显得格外憔悴。面容枯槁,眼眶深陷,眼神黯淡而疲惫,仿佛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城中粮食将尽,士卒们每日只能以稀粥果腹,那已算不得是粥,不过是混浊的黄汤,浮着数十粒黍米,倒映着士卒们凹陷的脸颊。
初冬已至,朔风凛冽,如钝刀磨骨,日日蚀心。全军在广德城苦熬了大半个月,可袁术那边却始终没动静,随着时间推移,所有人都开始感到绝望。
“子霆,你仔细想想,城北敌军既已撤走,为何迟迟未见君侯有只言片语送入永平?可见城北仍在敌军封锁之中,我军若走此道,恐坠敌彀中,凶险难测啊。”
张勋目光灼灼,眉宇间难掩焦虑之色,耐心苦劝,希望雷薄站在他这一边。 ↑返回顶部↑
张勋等人期待的奇迹,自然就是袁术了。
这些时日以来,袁术心心念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如何保住派往丹阳的这支精锐。
他先是逼迫庐江各大族筹集粮秣,又将庐江府库的存粮一并搜罗,总共凑了五万石。由庐江太守刘勋亲自率军护送,从皖口附近的茅津渡渡江。
谁知粮船刚渡至中流,便遭到钱塘水师的偷袭,不但损失了两万石粮秣,更兼舟覆人溺,江面浮尸竟达两三千之众。
经此一役,袁术彻底放弃渡江运粮的念头,将主意打在了扬、交二州各个势力身上。
但结果同样不理想。
交州牧朱符第一个拒绝了袁术的求援:买船欢迎,其他事恕难从命。
朱符甚至暗暗腹诽袁术:‘往日倨傲无礼,视我如无物。如今火烧眉毛,倒想起我父那点香火情了?仅凭三千金的战船交易,就想忽悠我去和严毅搏命,你脑子是不是有病?’
袁术的确是病急乱投医,他与朱儁虽曾同朝为官,但关系实在不咋地。两年前朱儁号召关东诸侯讨伐李傕时,陶谦借助朱儁的名号拉起讨李联盟,袁术就没有参与。
近年来,袁术代汉自立的野心逐渐显露出来,就更引来朱氏的不满了。
是以朱符不但拒绝派遣水师赶赴长江,更是暗中将战船卖价提高了两成,爱买不买,老子不差你这点钱。
王朗与朱符一样,在二五仔许靖的唆使下,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袁术的求援。
我连好基友许贡的出兵请求都拒绝了,你袁公路算哪根葱?
袁术看着一卷卷或委婉推诿、或直白回绝的移书,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落井下石、世态炎凉。
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开出一个有如在他心头割肉的条件:谁若助我救回永平之军,术愿以丹阳八座城池并十五万石粮秣相赠。
许贡与祖郎心动了,一面相互去信,警告对方不得吃里扒外、与袁术这个狗贼合作,一面暗中与袁术接洽,表示虽不能出兵相助,但在张勋军退至自己辖地附近时,愿在粮秣物资上给予资助。
由此,袁术总算是捞到了两根救命稻草,然而他的割肉之举似乎是晚了些,永平已被重重包围,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又如何将这至关重要的消息传递给张勋呢?
就在他绞尽脑汁地思索应如何传递消息时,严毅麾下各部开始频繁调动,并撤走了永平以北各个据点的守军。
这就是典型的围三阙一了,目的无非两个:一是瓦解袁军斗志,待其出城后再衔尾追杀;二是永平以北已设好埋伏,只等袁军入瓮。
张勋久经战场,自然能够看出其中关窍,深知城北看似是条生路,实则是条绝路。
但是袁军士卒并不这么认为,他们只知道,不必以血肉去填塞那密如蜂巢的防御工事,便可挣得一条生路。
将与兵之间,或者说是张勋与各部之间,在是走是留、向何处突围等问题上,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随着城中乱象渐炽,就连雷薄与陈兰,也逐渐承受不住压力,站到了张勋的对立面。
“伯达,军心涣散,已至不可收拾之境。昨夜三营相继啸乱,若再强驱士卒向东西两翼突围,途中但逢挫败,军心恐顷刻崩坏。”
永平官寺的议事厅内,雷薄的身影显得格外憔悴。面容枯槁,眼眶深陷,眼神黯淡而疲惫,仿佛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城中粮食将尽,士卒们每日只能以稀粥果腹,那已算不得是粥,不过是混浊的黄汤,浮着数十粒黍米,倒映着士卒们凹陷的脸颊。
初冬已至,朔风凛冽,如钝刀磨骨,日日蚀心。全军在广德城苦熬了大半个月,可袁术那边却始终没动静,随着时间推移,所有人都开始感到绝望。
“子霆,你仔细想想,城北敌军既已撤走,为何迟迟未见君侯有只言片语送入永平?可见城北仍在敌军封锁之中,我军若走此道,恐坠敌彀中,凶险难测啊。”
张勋目光灼灼,眉宇间难掩焦虑之色,耐心苦劝,希望雷薄站在他这一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