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金厦来了个年轻人(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都姓朱,差别咋这么大?
  大明藩王都被当猪来养,吃喝玩乐样样精通,文韬武略样样不会。
  唐王隆武也就是个有大志的藩王而已。
  说到底,甲申以来的藩王们唯二的技能,靠高皇帝血统躺平做傀儡,然后逃跑。
  弘光隆武他们逃跑失败,鲁王自己成功死里逃生三次。
  然后最会逃跑的永历,竟然有一个这么会打仗的太子?
  朱以海经过短暂的烧脑,选择放弃思考。
  “二祖显灵啊,”朱以海视线扫过屋中的旧臣。
  “吾家真命之主已现,苍天降圣贤来为中华主,诸位请再莫作他想。”
  鲁藩群臣闻言,神情各异的俯首称命。
  听到世子郑经已经前去思明州见驾,郑延平特令解除鲁王软禁。
  鲁藩君臣收拾一番,便准备前去思明州。
  朱以海专门叫住张煌言:“玄著,莫要把与郑延平的隔阂摆给永历太子看。”
  张煌言微微一怔:“殿下放心,臣不会。”
  “东南抗清,还需金厦郑家,纵使皇上太子立足南洋,犹隔万里。”
  “若无郑家兵马,太子只能隔万里调兵,东南收复便遥遥无期。”
  郑延平和张煌言鸥水相依,谁也离不开谁。
  不谈闽粤易守难攻的地理形势,出于战事难易和政治考虑,东南明军想要收复的东南江浙。
  离不开郑延平的数万精锐,也离不开张煌言对浙省情形的熟悉和对义师的招抚。
  郑延平负责在闽粤征兵征粮,张煌言承担联络江浙缙绅,侦察清军虚实。
  是以郑张二人都互相捏着鼻子容忍对方。
  朱以海拍了拍张煌言的肩膀:“玄著,你不同于李定国那些贼寇,也不同于郑延平这些海盗。”
  “你是大明正经举人出身,永历太子急需要你,东南之事,你要多辅弼支持他。”
  张煌言聪明至极,愣神的瞬间明白鲁王话中之意。
  这是要他弃鲁投桂,保一条命,去拥立永历太子,以得定策之功。
  大明朝的政治斗争是很残酷,甚至可以说残忍的。
  依照惯例,拥立错君主,是以谋逆而论,就算对社稷有功,也是要下一任君主后才能沉冤得雪,平反追谥。
  大明文官们从南都,内斗到粤东,深层次原因就在此。
  于少保的例子在西湖摆着呢,一旦参与进拥立大事,文官们就没退路可言,只能与对手争到底。
  鲁王去监国号后和郑延平相安无事好几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