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微妙的状态(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265章 微妙的状态
  新元61年,
  一场公布在第二世界的谈话在蓝星上空结成厚厚的乌云,这场交流的主角是江帆和罗辑,旁听的有沉舟、章北海等人。
  一开始,罗辑就提出了一个相当尖锐的问题,
  “假如一个高级文明的侦察兵在某一个区域内失联,那么从文明的角度出发,该文明会做出什么反应呢?”
  这不禁让人想到了一九三七年,有个国家的军队以士兵失踪为借口,正式揭开了一场侵略战争。
  所以无论在何时何地,外派员失踪都是一件值得重视的问题。
  章北海从单纯的军事角度出发,陈述道,
  “如果我是该文明的指挥官,这种情况对我而言有两个信息,一是存在一个有能力威胁到我的文明,二是该文明不友好,”
  “因此,我会派出更多的侦察兵探测情况,如果时机成熟、信息明确,必然大举兵力来袭。一是可以扫除一个威胁,二是为文明个体报仇。”
  沉舟却给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描述,她说,
  “假如我是该文明的首脑,发现这一情况之后应该选择隐蔽起来,因为一个未知文明既然有能力毁灭侦查者,那就意味着祂至少掌握威胁本文明的力量。”
  “在不清楚敌人的情况之前,贸然进行复仇行动,假设对方的科技程度非常高,毁灭侦察者就i想拍死一只苍蝇一样简单,”
  “那么我方的主动探测、更大规模的探测,无疑是虎口拔牙,激怒对方,可能引来对方的全力围剿!”
  乍一听,双方的道理都没有问题,都是从生存的角度出发,一个强调要主动,一个强调要隐藏。
  信息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容易死,可在探索信息的过程中,也容易死,
  这就是黑暗森林法则的孪生兄弟法则,迷雾规则。
  当一个人或者一个文明身处于迷雾当中,无论他选择原地等待,还是摸索前进,都有概率踩中陷入,或者遇到敌人,
  不管祂做出什么选择,祂的生存几率永远不是百分百,也就意味着永远面对死亡的危险。
  在这种压迫感之下,是个人都会疯狂,文明亦然,于是更加加重了黑暗森林法则。
  可以想象到,一个人面对迷雾时,强烈的无力感和恐惧会令他疯狂破坏周围的一切,放在文明身上也是如此。
  仅仅三段对话,瞬间把人类的好奇心理拉到极点,看视频的人都在想,领袖会如何回答?是支持章首席还是支持沉舟首席?
  生命个体想不出答案的时候,往往会选择相信自己权威人士的说法,而江帆的权威自是不用多说。
  顺着罗辑的目光,江帆进入画面中央,他依旧是全体人了熟悉的样子,岁月在其身上留不下痕迹,风浪在其面前翻不起波涛,
  如果说希灵是人类文明安稳的实际核心,那江帆就是精神核心。
  每一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只有领袖还在中央大楼,那任何事情都无法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这种思潮可以叫做个体崇拜,凡事一体两面,想要极高的凝聚力,就避免不了这种想法的诞生。
  它并不是绝对的不好,好与坏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纯定义,当需要更多、更全面的思想开之时,这种思潮就有一定的局限,
  可当需要上下一心,同心协力之时,这种思潮就是无坚不摧的精神武器。
  <iframe class=“game-frame“ scrolling=“false“ src=“https:///game/gameads.html?count=5&isday=1“ style=“width: 100%; overflow: hidden; display: block; margin: 0px auto; border: none;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1; background: transparent; height: 550px;“></iframe>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