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重塑辽东防线(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个时代读书人多金贵啊,明朝至死养了数百万的读书人,却只用了不到一万的
  将民间读书人的反对声音压到最小。
  这样一来,大明官场晋升渠道明确无误。
  院式出来的公务员,照样可以从小县城做到省城。
  最终的行政中枢内绝对是有行政经验的实官。
  裙带关系在这种体制下,影响减少到了最小。
  当然,不光是政务院。
  军机处为官需有边疆履历,廉政史任满须外放州县,资政院每年半数席位由地方推举。
  如此既可防权臣当道,又可以让大明朝廷的血液不断流转。
  不过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皇帝必须百分百掌握廉政院,廉政院必须具有极强的威慑力。
  否则整个大架子都是空谈。
  这么一个勉强合格的行政架构,几乎掏空了朱由检的脑袋。
  又有之前的铺垫,现在只需要砍几颗狗头就行了。
  将奏本随意递给身边的王承恩。
  朱由检摆摆手,“念,让众卿也商议一番。”
  王承恩接过奏本,刚看到第一句话手便止不住的颤抖。
  “这……陛下……”
  “朕让你念!”声音并不大,却带着不容质疑的帝王威仪。
  王承恩只能硬着头皮将奏本内容念出来。
  殿外不知何时已是乌云密布,惊雷轰隆隆炸响,仿若殿内王承恩的话语。
  初夏暴雨打得琉璃瓦噼啪作响。
  朱由检望着丹墀上溅起的水,恍惚看见另一个时空中煤山那株歪脖老树。
  只不过树影越来越模糊,取而代之的,是一杆龙纹大纛,纛下簇拥着一个个严整的军阵。
  奏本并不算短,王承恩念了足足两刻钟才念完。
  而自倪元璐以下,根本没人发出声音。
  朱由检还是太看得起明朝官员了。
  能在这个场合出班反驳的大臣本就不多。
  有能力的大臣和保皇派在昨天就跟倪元璐通过气,不会反驳。
  有心跟他对着干的,早在李自成围城时就被砍了。
  剩下的就算有敢反驳的,也被一连串封赏和朝堂压力压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