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投其所好(1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780章 投其所好
  叶淇终於当上了他梦寐以求的户部侍郎。
  但上位后才发现,自己接手的完全是个烂摊子……
  他之前一直推动进行的盐税改革,已经在张峦快刀斩乱麻下顺利完成,且实施效果出奇的好。
  问题是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朝廷的財政窟窿,並不会因为盐政改革而迅速改善,在成化帝多年如一日败家之下,府仓都能跑耗子了,方方面面都急需用钱,尤其是目前面临的九边军餉短缺问题,亟待他出面筹措银子。
  结果游走一圈下来,叶淇发现没有商贾给他面子,从徽商到晋商,乃至京师本地的坐商,现在都以张家马首是瞻。
  这其中除了张国丈深得皇帝信任,能深刻影响朝堂政治决策外,大多数商贾还得靠张家赏饭吃。
  尤其作为当下以大明钱袋子自居的徽商,一点儿都不想配合叶淇。
  人家张峦既是户部右侍郎,还是当朝阁老,更是世袭罔替的寿寧侯,背后还站著皇帝和皇后,你叶淇有啥?
  一个临时的户部侍郎,想让我们为你掏腰包?
  做梦去吧!
  叶淇发现筹募军餉极为艰难,又发现河工事……也让他焦头烂额,因为自从李孜省到了黄河岸边,开始大张旗鼓筹备工程后,开封、徐州等沿岸州府,都在伸手跟朝廷討要银子。
  並不是以黄河改道为由要钱,也不涉及治河,而是因为成化朝中晚期对於地方治河经费的长久拖欠。
  如今新皇登基,万象更新,朝廷治理前朝积弊,地方上马上面临桃汛,李孜省还盯著治河等事,各州府都很怕出现溃堤等情况……李孜省日子不好过,肯定会拿他们这群地方官撒气。
  话说,一个走投无路的成化朝末期最大权臣拥有的能量,京师官员不知道,地方官员却门清,毕竟这些官员能顺利到地方上来履任,哪个没走过李孜省的门路?可以说李孜省掌握有他们的黑料,可以隨便拿捏。
  如今一条强龙到地方上来,说足以决定这些地方官的生死有些夸张,但要掐断他们的政治前途,那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就算李孜省不跟地方官府伸手要钱,他们也会主动替李孜省向朝廷討要银子。
  叶淇本来可以不理会河工事,毕竟皇帝有言在先,黄河改道工程直接交给李孜省,钱粮也由其自行筹募,最多是地方上出一些役夫。
  但叶淇很为难。
  毕竟张峦负责的事,他接手后直接撂挑子不管,等於说是告诉所有人,张峦能做的事情他做不了,那他这个户部右侍郎就不合格,无法做到跟张峦一样忠君体国。
  更加重要的是,皇帝心中自有一桿秤。
  明明国丈在的时候,既可以做,还做得很好,可以为皇帝分忧,而你叶淇在位,只会推三阻四,做你想做的……就这样你还想得到朕的认可,让你继续当户部侍郎,甚至给你加官进爵?
  做梦去吧!
  这导致叶淇举步维艰。
  不怕自己没能力,就怕自己的前任做得太过出色,导致自己做什么都不会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尊重。
  甚至叶淇在接手后,才知道张峦到底为朝廷做了多少实事……一直以来,朝廷对户部权力都大幅挤占,从万安到刘吉,从梁芳到李孜省,都把户部当做了提款机,予取予求,导致財政混乱到了极点。
  成化朝时文臣被皇帝压制惨了,现在终於换了个好说话的皇帝上台,文臣对於防止皇帝乱钱,那是做到了极致。
  说白了,就是先皇能的钱,到了弘治帝这里,非但不能,还得往里面填。
  皇帝从一个钱的机器,变成了一个赚钱机器……这种转变,多少让人琢磨不透,更不可思议。甚至叶淇拿到一些机密帐目时,都不得不认真审视,以確保不是张峦在那儿吹牛逼,而是真实发生的。
  等发现张峦在过去一年时间里,给朝廷创收二三十万两白银,这还不算盐税改革、开矿等赚取的银子,叶淇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