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人选(1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785章 人选
  御前奏对还在继续。
  刘健望向一旁的兵部尚书余子俊,道:“余尚书最为合适。”
  也不去探讨皇帝的建议是否可行,直接就让兵部尚书挂帅去当三边总制,看起来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余子俊急忙推辞:“老臣年老体迈,怕是难胜任此职……臣举荐左都御史马文升,其有卓越的军政才能,又在西北经营多年,足以震慑鞑靼外夷。”
  上来就举荐了两个人选。
  一旁的王恕听了,感觉背脊一阵发凉,因为他很怕皇帝下一步就看向他,甚至有让他去西北领兵的打算。
  既然皇帝想体现出对这件事的重视,必定是要派德高望重的大臣前往,虽然他王恕没有西北治军的经验,却做过南京兵部尚书,在治军上也很有一套,更主要的是,现在朝中所有人都很尊重他。
  派个能震住场面的实权派大臣前去,再合适不过。
  且以王恕对皇帝的了解,自己的存在,很可能影响到了张峦的晋升,暂时把他派去西北,就会让皇帝腾出手来,让张峦晋升左侍郎,甚至还有机会当六部尚书。
  朱祐樘道:“徐先生,您认为呢?”
  徐溥谨慎地问道:“陛下,如今朝廷财政捉襟见肘,非要在此时,于西北用兵吗?”
  显然徐溥考虑的不是什么扬我国威,谁都知道不能放任和助涨鞑靼的恶行及嚣张气焰,也的确该给其一个深刻的教训,但也得好好算算加强边镇军备的成本。
  徐溥现在俨然把自己当成大明的丞相,也就是朝廷的大管家。
  作为一个当家人,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财政问题,得保证朝廷能正常运转下去,而不是为了面子工程穷兵黩武,尤其还是做一些不太必要的无用功。
  朱祐樘道:“徐先生,朕的意思,仅仅是找一人总制三边军务,至于接下来是否要对草原用兵,还得看鞑靼人的动向。
  “即便要出动出击,也是以局部小规模战事为主,只要能杀鞑靼人的威风和制止其野心便可,就好像李孜省领衔的偏头关那一战,点到即止,仅此而已。”
  徐溥自然要琢磨皇帝这话。
  难道皇帝打算把李孜省召回来,派其去当这个三边总制?那治河怎么办?
  牵一发而动全身,徐溥脑子转得飞快,并未主动接过话茬。
  最后朱祐樘看向王恕,问道:“王老部堂认为谁人合适呢?”
  王恕仔细想了想,从容建议:“陛下,以户部右侍郎张峦前去如何?”
  此话一出,旁边三人都用异样的眼光打量他,就连站在皇帝身后的李荣和覃昌,都觉得不可思议。
  你王恕不会以为皇帝是打算让其岳父去西北建立军功,才召见你们做这一番安排的吧?
  真不是!
  你们别想岔了!
  李荣和覃昌都在琢磨,要是陛下想让那位张国丈前去领兵,断不至于让张国丈赋闲在家休养。
  再说了,一个跑去西北打理军政的张国丈,算不得称职的权臣,更像是被放逐出权力中心,让皇帝失去身边的凭靠。
  “不好。”
  朱祐樘这次回绝得很干脆,“岳父重病在身,之前差点儿没救回来,亟需养病,实在不适合长途远行……还是换别人前往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