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认儿子不认老子(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沈禄其实更想知道,王越眼下在朝中到底是怎样一个定位。
  王越道:“在下想跟他求教练兵方面的事。”
  “您……向延龄求教?”
  沈禄大吃一惊。
  你是不是太看得起我那侄子了?
  你领军作战数十年,经历大小战役上百起,拥有那么高的治军造诣,还要去求教个毛头小子?
  还是说陛下让你前去求教,你是不得已而为之?
  王越感慨道:“有关火器方面的事,老朽还真不太明白,得跟小国舅多加请教。顺带,也想感谢他一直以来的提点。”
  “那……”
  沈禄道,“在下尽量帮您安排……相信以您之能,就算无须在下,也能见到延龄,毕竟你们以后要共事。在下只是个旁观者罢了!”
  在沈禄看来,你们都是皇帝跟前办大事的人。
  居然要靠我从中游走斡旋?
  别把我当成跳梁小丑就好!
  ……
  ……
  新军的选拔,在短时间内便完成。
  无须太过严苛的选拔过程!
  选拔新军就两条要求,一个是识字,第二个就是年轻。
  至于身体好坏,这些并不是重点,本身就是从兵士中选拔,全都是军户出身,哪怕有部分甚至还是净军,也就是太监组成的军队,但他们在身体素质也没有比普通人来得差。
  选拔标准是张延龄一早就定下来的。
  目的是让有文化,且相对能接受新事物,能理解抛物线和换弹时机的人,进入到新军序列中来。
  本来张延龄还以为官兵识字者寥寥。
  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基本上所有入选者都会写自己的名字,甚至有近一成士兵考过童生试。
  探问过后才知内情。
  大明百姓的识字率相对于满清和后来的民国高多了。
  虽然大的文化没有,也就是没法走科举之途,改变命运,但基本上能认字,头脑清醒有一定主见者,在如今的大明军中并不鲜见。
  大明的军官第一个要求就是识字,且能对军令和基本战法做到熟悉,甚至还有定期的考核,水平并不会很差。
  张延龄把这么批人选拔上来,分批进行火炮和火铳训练,其间涉及到大量的损耗,必然要增加生产制造的力度。
  于是他只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生产环节中去。
  这天他刚回到临时住的寓所,常顺告诉他,王越已多番到寿宁侯府拜访,有时甚至还很高调,可惜无论是张峦还是他张延龄,都没有接见王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