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二五仔辛毗(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河北之与关中,仇敌也。”赵昂摇了摇头道:“两方交兵数年,血流漂櫓,有著不可解的仇怨,辛从事此来,却是走错了门路,求错了人了。”
  “不然。”辛毗朗声反驳道:“赵治中此言不当,这天下谁人不秦王仁德,兼之胸怀大义,是故大王岂会坐视乱臣贼子居於河北,而忠臣义士流血於膏野。”
  “再者,河北与关中虽有小怨,但大家都是汉室的臣子,自当维护我汉家的纲常,不使乱臣贼子高居庙堂,割据一方,而忠臣义士见戮被害。”
  慷慨至此,辛毗拱手向刘璋哀求道:“还望大王不念旧怨,唯以大义为念,出兵关东,救我主於水火之中,倘若事成,我主愿为关中僕从,凡事唯关中马首是瞻,绝无二心。”
  “辛从事。”刘璋开口了,他轻笑一声道:“袁显思与袁显甫盖兄弟也,且非是从兄弟,其人兄弟都不能相容,將与兄弟交兵廝杀,这样的人可信吗,而且袁显思当真能击败袁显甫,又真的能臣服於孤吗?”
  “还望辛从事吐露真言,莫要说些不切实,不真切的话了。”
  辛毗沉默了,他知道此行关中不一定功成,毕竟秦王刘璋作为天下第一诸侯,当不是那般好糊弄的,不过话说回来,他此行关中,本意也並非是真的求援,究其本心,是为了寻觅明主也。
  “大王。”辛毗缓缓开口道:“大王不必去討论长公子的真心和假意,只就当下的局势而言。”
  “如今河北兄弟相爭,国家一分为二,这对於大王来说是一个天赐良机,或可趁此良机,进討河北,若是一举遂下河北,天下诸侯,不復为大王所忧也。”
  “嗯?”治中赵昂猛的抬起了头,眸子中闪过惑然之色,他知道面前的辛毗说的是大实话,可这样的大实话,不该出自辛毗这位袁谭使者口中才是。
  毕竟辛毗此行关中是为了求援,保住袁谭的性命,而非是站在关中的角度,去为关中谋求利益,说出这等言语的辛毗,非是袁谭使者了,而是秦王幕府的臣子。
  辛毗在赵昂疑惑的神情中继续阐述他的观点,同时他目光偶尔撇过刘璋的脸上,只是让他讶异的是,刘璋神色古井不波,竟是没有为他的言语色动。
  “至於大王进军的时机,不宜过早,也不宜过晚,须等到袁氏兄弟相爭到了鼎沸不可解去的时候,再把握良机进军,而进军的方向,固当以鄴城为上,鄴城为袁氏之根基,鄴城失,纵使他处还在袁氏治下,袁氏亦无回天之力了。”
  “此外,许都曹孟德,其人奸猾,计策百出,大王进军鄴城之时,会须小心应对许都的动向,以免为袁尚和曹孟德合兵一处,一时间难以克定。”
  一言至此,辛毗拱手再拜道:“此臣肺腑之言,望大王鑑纳。”
  “卿为袁氏臣,如何为孤谋划了起来。”刘璋哂笑了一声,他向辛毗发出一声疑问。
  拜下去的辛毗抬起头,他朗声道:“臣下固是袁氏的臣子,然归根结底,终是汉家的臣子,今天下纷爭,干戈不休,究其缘故,以河北、中原不定也。”
  “臣唯念大王早日討定河北,安集中原,予天下士庶一个太平的世道,若能如此,就算臣下背负背主之名,臣下亦无悔也。”
  叛徒就是叛徒,说的这么好听,还不是叛徒,治中赵昂腹誹了一句,但他的面上却是带著感切之色:“辛治中心怀百姓,不顾自身荣辱,真可谓是国士无双也。”
  赞了一声辛毗后,赵昂拱手向刘璋言道:“大王,似辛从事这等赤诚之人,理当重用,以嘉奖其心怀天下,怜悯士庶之心。”
  入夜。
  刘璋同辛毗论事到了三更时分,而后议会方才散去。
  第二日。
  刘璋出潼关送別辛毗,他握著辛毗的双手,殷勤叮嘱道:“辛卿,此去珍重,勿要置己身於险地。”
  “大王。”辛毗神色感动,眼角有泪水划过:“臣此去,必为大王谋定河北。”
  言讫,辛毗上马离去,刘璋驻足於地,目送辛毗身影至此不可见。
  赵昂望著辛毗的背影嘆了一声:“本以为河北来使,是为申包胥哭秦庭,却不料,此人竟是来弃暗投明的,真可谓是天助大王,是上天有所眷顾啊。”
  刘璋淡笑不语。
  ……
  幽州,辽西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