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逼退金兵,恭请太上皇还都(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不是赵子称能介入和干预的,仗就是打成这个样子,也是无话可说。
  说句良心话,之前那些宋金交战,宋军的交换比其实打得更难看,一比几十的惨烈交换比都不止一两次了。能打到五到十之间的交换比,已经是种师道发挥好了。
  但可惜的是,宋军再次惨败崩溃退回营后,宋军并不能掌握打扫战场的机会,也就不知道金人到底死伤了多少。
  金人可以继续耀武扬威,假装他们没死伤多少,就跟后世美帝明明挨了导弹还要捂着脸到处张扬“你没打着我”。
  偏偏赵桓太怂,而李邦彦、白时中又太愚蠢,连敌人的虚张声势都看不出来。
  种师道再败后,金人趁机派出使者来,勒索大笔钱粮才答应退兵,赵桓就答应了。
  赵子称很想提醒赵桓:“皇兄不可被金人吓住!之前完颜宗望诈称已死,臣弟还有所怀疑,金人不该如此大大方方公布其死讯、只为归罪于我大宋。
  但这次他亲自出现在两军阵前、鼓舞金人辱我大宋,臣弟敢保证,他肯定已经是重伤强弩之末、才反其道而行之,他此计,便如刘邦被项羽射中后、故作镇定宣扬‘贼中吾趾’。
  当日臣弟亲手以暗器将其重伤,臣弟担保他的身体是扛不住这样的举动的!他这么一折腾,那就非死不可了!或许就在这几天!皇兄不可答应他们的勒索!”
  然而,赵桓已经不相信赵子称说他“重伤完颜宗望”这个事实本身了。
  这事儿只有赵子称一个人看到,没人能为他作证。皇帝觉得他吹牛、觉得他或许只是稍稍进金营逛了一圈,说了点狠话,随后就逃出来、路上遭遇拦截打了一仗,或许就仅此而已了。
  赵桓觉得疑点越来越多,又哪里敢完全相信远房堂弟的胡话吹嘘?
  最终,见金人答应只要钱粮就退兵,赵桓一咬牙,还是拿出汴京国库的钱粮,还紧急从民间筹措勒索了一大笔,然后送给完颜宗望、让完颜宗望必须尽快退兵。
  钱帛凑齐之后,赵桓派去实际履约的“送钱使”,乃是靖康元年刚刚当上御史中丞的秦桧、以及刚刚平反的左正言程瑀。
  说句题外话,原本历史上,赵桓这一次需要派出的是“割地使”秦桧,还得把河北三镇割给金国。但因为赵子称努力造成的蝴蝶效应,割地使才勉强降级为送钱使。但秦桧这家伙的定性是不会变的,倒是他的副使程瑀后来历史上还相对抵抗派一点,也因为路线之争被秦桧搞掉了。
  赵桓的勒索媚敌,让汴京城内人心尽丧,多少达官显贵也好,富商巨贾也好,乃至普通百姓,都对赵桓大失所望。
  “这官家怎得如此进退失据,每每该打不打、不该打的时候又打!最后还是这般丧权辱国!”
  “居然给金人黄金百万两、银要好几百万两,几年的岁币都没那么多!之前朝廷那么大劲儿谈下来不要岁币了,这又连本带利送回去了!”
  “有这金银发给将士们、激励将士死战不好么!”
  在此之前,赵桓登基几个月,民间对他个人的怨念还没那么深重。百姓就算不喜欢赵家皇帝,也主要是厌恶已经祸国殃民了好几十年的赵佶,觉得是他那老不死的爹的遗祸。
  现在赵佶这么一弄,民间算是彻底意识到,这俩父子谁也别笑谁,都特么又怂又蠢。
  赵子称看在眼里,也没法自证,因为完颜宗望将死这一点,他确实没有其他旁证人证,只能等将来结果自然揭晓、一切自然真相大白。
  而事实上,就在这次金兵勒索到钱粮并且退兵之后,还不到十日,完颜宗望就真的死了——恰恰就是死于伤口感染化脓,和血铅中毒,双管齐下。
  但暂时接替他督领这支兵马的完颜宗弼,非常擅长严明军纪、又勒令保密,所以金国普通士兵在后撤途中,并不知道主帅完颜宗望已经死于那次宋国亲王的谈判谈崩动手。
  一直到金人彻底退回去、东西路军会师、并且把情况上奏给后方的皇帝完颜吴乞买后,金人才正式给完颜宗望发丧,然后立刻开始重新划定兵权、筹划第二次南侵。
  而汴京城内,赵桓居然没料到、金人此番所谓的“达成和谈而退”不过是缓兵之计,金人真做好准备想再打的话,根本不需要借口,金人根本就不要脸的——
  原本历史上,金人还相对要脸,是借口大宋没有履约执行“割让河北河东三镇”才再次南征的。但这一次,因为赵子称造成的蝴蝶效应,和种种形势所迫,金人显然是彻底不在乎脸了。
  ……
  赵桓不知道金人会很快就暂时南下,他觉得金人此番退了,肯定也伤了一些元气,就算将来还打,至少应该有几年的喘息之机。
  外部压力一缓下来,赵桓立刻开始做内斗巩固权力的事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