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扶风(3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些就是关中神策军,也就是朝廷直接掌握的武力情况。
  可有些情况只有张承业这样的內部人才晓得,因为事关赵六的性命,他也不向赵怀安隱瞒,说道:
  “但这只是外面人看的,实际上,真正被两中尉掌控的实际上就是在长安的內神策军,而且这些人的战斗力,哎,不多说了,总之就是除了打仗,什么都能干。”
  “至於外镇的这些方镇神策军,实际上根本就是地方上的府兵。”
  奔马而行的赵怀安,听了这话,愣住了:
  “府兵?这不是国朝初年才有嘛?现在还在?”
  张承认摇头,解释道:
  “这些军镇神策军是名为禁军,实为府兵。大郎,我慢慢给你说来。”
  原来,这一切都是德宗涇原之变引起的,
  在好不容易平叛后,朝廷在关中的统治立即就要面临两个问题,一个就是西北边疆军备空虚。
  涇原、朔方等藩镇元气大伤,吐蕃则是动不动袭入关中,而朝廷几无兵力可以抵御。
  此外,叛乱的涇原兵当年可是从西域四镇千里勤王的安西军,是肃、代时期一等一的忠勇之兵,而连涇原兵都叛变了,朝廷还能信任谁?
  所以,当时德宗和眾大臣们商量的结果就是,必须要建立一支忠於朝廷的军队,而当时在西魏和北周以来推行两百多年的府兵制就引起德宗的极大关注。
  復兴唐前期的府兵,起到居重驭轻的作用,所以当时就以府兵制为蓝本,又做了一些改造,这才有了京西北神策诸城镇。
  而从德宗到现在,关中已经陆续设置了五十个神策城镇。其中以京兆、凤翔地区最为密集。京兆有19镇,凤翔有6镇,占据所设城镇的一半。
  其他神策城镇主要分布在京西、京北地区两州或数州的交界处,而京东地区布防相对薄弱,仅有同州的部阳与絳州的闻喜两镇。
  如此诸镇在外,神策在內,起到拱卫长安的作用。
  但既然实质与府兵制一样,那神策军镇兵的问题也就是当年府兵制的问题一样,那就是地方神策军实际上已经沦为本地大族的工具。
  实际上,当年德宗皇帝反而是看重了这一点。
  当年诸镇叛乱,在德宗皇帝看来,就是因为兵都是募兵,不是土兵,如果兵是本地人,有宗族在,那就不敢叛乱。
  而像府兵制度那样,三时耕稼,一时治武,籍藏將府,伍散田亩,这种制度是最好的。
  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常常在诸镇进行屯田,又从內地招募勇敢精锐的防秋兵,最后將他们留下来就地繁衍,如此形成新的宗族。
  换言之,在朝廷看来,神策诸军镇只要本地化了,那就放心了。
  所以朝廷都会给诸镇赐予耕牛、器具、种子,使其开垦屯田,收穫的粟麦充作军粮,甚至还会用高於市价购买诸镇的余粮。
  但这样的问题就来了,防秋兵留下后,和谁繁衍?不还是和本地人繁衍?
  所以军镇兵的土著化,实际上就是他们被当地人渗透的结果,尤其是一旦粮食只要掛上军镇的名头,就可以从朝廷身上赚取利润。
  所以很快地方大族基本就控制了这些军镇,尤其是在军镇这种类似於府兵的体制中,农时的地头老爷直接就是战时的军头老爷,那这种人身约束就更严重了。
  嘆了一口气,张承业对赵怀安担忧道:
  “而扶风镇最大的地头就是竇家,扶风军镇的屯田都有一半是给竇家人种的,更论其他?所以,当我晓得是扶风镇把赵六给拉走后,我就晓得赵六凶多吉少了。”
  赵怀安脸色铁青,他骑著马,带著诸骑士一直奔驰,忽然,他问张承业一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