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说教(2 / 5)
“就说我这宅子吧,当年是人家韦家的一处,当年中宗时,韦家子弟权倾朝廷,光长安的宅邸就上百处,单拎一个出来都是能作一房的基业。但后来呢?玄宗皇帝当朝,杨家得势。”
“当年韦家那最大的一处宅邸也是被他们最用心经营的一处,就被虢国夫人看中了,一开始让人来买,韦家不卖。最后呢?人家直接把韦家人给哄了出去,韦家子弟数百人全部流落街头,最后就补了几十亩地给这些人。”
“那宅是当时兵部尚书、封逍遥公的韦嗣立所置。此公在中宗、韦后朝权倾一时,到那会时,
他们小逍遥公房诸韦在此居住已久,但最后不还是让人家国夫人给夺了?”
“这就是长安,没有人永远站在潮头,也没有谁能永远一直贏下去,所谓知其雄,守其雌,这才是长久之道。”
“所以啊,你家掌书记说的没错,你的確该在郊外置一处別墅,到时候万一子孙守不住城里的宅邸,有这一处別墅庄园,也能继续开枝散叶了。”
赵怀安倒是第一次听这个,不过想想也正常,这会又不是前世那会,现在是谁有权,就能干任何事,你光有钱有房子,啥也不是。
不过人家竟然连长安的宅子都能夺,你在郊外的別墅就能守住?他不大信。
倒是高解释了一下,告诉赵怀安,不夺郊外別业算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吧。
当时德宗时期,有宦官们就惦记了关中最大的地主韦氏和杜氏两家的田地庄园,所以就德宗皇帝將韦、杜两家的土地分出来赐给公主。
但当时德宗皇帝还是非常清醒的,直接就表示这些地方是韦、杜两家的乡里,不充许有人惦记不得不说,不是使相的高倒是比以前话多了不少,语气也平易近人了,在晓得赵怀安打算在长安附近置產,他还真的分享了不少家族的不传之秘给赵大。
他告诉赵怀安,之所以长安的宅邸说夺就被夺,而郊外的別业却能传承子孙,就是因为长安的宅邸只不过是用来住的,算是在长安的一种权力象徵。
但权力不在了,这房子自然就守不住了,毕竟长安虽然大,但核心坊区就是靠著宫城附近的这十来处,这种核心地段的房產是不可再增的,可代代有才人,你家以前牛有什么用,人家现在掌权的,总不能住在距离宫城老远的地方吧!
所以啊,权不在,人就要晓得进退,不然就是惹人厌烦了。
可郊外的別墅却不同,那里是生活著一整个宗族的,祖先的坟莹全都葬在那,你就算再有权,
你能夺人家的祖宗的坟墓?
又不是那些平头老百姓,对吧。
毕竟谁都晓得,连韦家这样的权势顶端的家族都有落寞之时,更何况其他家?而当年欺压韦家的杨家又安在?
所以啊,长安的这些世家们晓得,体面是相互给的,没人会去做这种给后人埋祸的事情。
毕竟你今日有权夺人家祖地,人家后人又不是断子绝孙的,一旦有个起来把权握,那你后世子孙怕是会更惨。
而且这种没有底线的斗爭也是皇帝不愿意看到的,毕竟有限的斗爭能稳固皇权,可毫无底线的斗爭,只会挖王朝的根基。
如此,长安也就形成了这样的规矩,那就是当朝做威时,自然需要有符合权力的宅邸规格!但这宅邸却是你的,又不是你的。
真正能作为根基的,还是你在郊外的別业,
此时,高就这样对赵怀安说道:
“赵大,咱们武夫想要有大作为需要机会,需要大势,毕竟大战的机会从来不会多,而来的时候,你又要处在当打之年,如此才能成就一番功业。”
“可纵然立下功业,我等武人最后也是要功成身退的,这一点是好的,也是不好的。所以,咱们在当势的时候,就需要多为子孙谋划,为家族谋划,如此当咱们退的时候,才能给家族奠定再起的底蕴。”
“所以你要在郊外置產,將家族迁移到长安附近。我也实话和你说了,当年你赵大但凡要是个长安人,你那军功也不会只让你做个刺史。现在你有这个条件,你就別让你子孙留这个遗憾。”
“你现在带家族迁到长安左近,那你子孙后人就能称一份长安人也。到时候,他们再起的阻力就要比你大!”
“而且我也说个不好听的。你家淮西霍山土人,能出你赵大这样一个人物,那不晓得是祖宗在下面磕坏了多少头,才让你託身在这家。你现在不託举你的家族安籍长安,然后靠你子孙后人?”
说著高也嘆息了一口气,说道: ↑返回顶部↑
“当年韦家那最大的一处宅邸也是被他们最用心经营的一处,就被虢国夫人看中了,一开始让人来买,韦家不卖。最后呢?人家直接把韦家人给哄了出去,韦家子弟数百人全部流落街头,最后就补了几十亩地给这些人。”
“那宅是当时兵部尚书、封逍遥公的韦嗣立所置。此公在中宗、韦后朝权倾一时,到那会时,
他们小逍遥公房诸韦在此居住已久,但最后不还是让人家国夫人给夺了?”
“这就是长安,没有人永远站在潮头,也没有谁能永远一直贏下去,所谓知其雄,守其雌,这才是长久之道。”
“所以啊,你家掌书记说的没错,你的確该在郊外置一处別墅,到时候万一子孙守不住城里的宅邸,有这一处別墅庄园,也能继续开枝散叶了。”
赵怀安倒是第一次听这个,不过想想也正常,这会又不是前世那会,现在是谁有权,就能干任何事,你光有钱有房子,啥也不是。
不过人家竟然连长安的宅子都能夺,你在郊外的別墅就能守住?他不大信。
倒是高解释了一下,告诉赵怀安,不夺郊外別业算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吧。
当时德宗时期,有宦官们就惦记了关中最大的地主韦氏和杜氏两家的田地庄园,所以就德宗皇帝將韦、杜两家的土地分出来赐给公主。
但当时德宗皇帝还是非常清醒的,直接就表示这些地方是韦、杜两家的乡里,不充许有人惦记不得不说,不是使相的高倒是比以前话多了不少,语气也平易近人了,在晓得赵怀安打算在长安附近置產,他还真的分享了不少家族的不传之秘给赵大。
他告诉赵怀安,之所以长安的宅邸说夺就被夺,而郊外的別业却能传承子孙,就是因为长安的宅邸只不过是用来住的,算是在长安的一种权力象徵。
但权力不在了,这房子自然就守不住了,毕竟长安虽然大,但核心坊区就是靠著宫城附近的这十来处,这种核心地段的房產是不可再增的,可代代有才人,你家以前牛有什么用,人家现在掌权的,总不能住在距离宫城老远的地方吧!
所以啊,权不在,人就要晓得进退,不然就是惹人厌烦了。
可郊外的別墅却不同,那里是生活著一整个宗族的,祖先的坟莹全都葬在那,你就算再有权,
你能夺人家的祖宗的坟墓?
又不是那些平头老百姓,对吧。
毕竟谁都晓得,连韦家这样的权势顶端的家族都有落寞之时,更何况其他家?而当年欺压韦家的杨家又安在?
所以啊,长安的这些世家们晓得,体面是相互给的,没人会去做这种给后人埋祸的事情。
毕竟你今日有权夺人家祖地,人家后人又不是断子绝孙的,一旦有个起来把权握,那你后世子孙怕是会更惨。
而且这种没有底线的斗爭也是皇帝不愿意看到的,毕竟有限的斗爭能稳固皇权,可毫无底线的斗爭,只会挖王朝的根基。
如此,长安也就形成了这样的规矩,那就是当朝做威时,自然需要有符合权力的宅邸规格!但这宅邸却是你的,又不是你的。
真正能作为根基的,还是你在郊外的別业,
此时,高就这样对赵怀安说道:
“赵大,咱们武夫想要有大作为需要机会,需要大势,毕竟大战的机会从来不会多,而来的时候,你又要处在当打之年,如此才能成就一番功业。”
“可纵然立下功业,我等武人最后也是要功成身退的,这一点是好的,也是不好的。所以,咱们在当势的时候,就需要多为子孙谋划,为家族谋划,如此当咱们退的时候,才能给家族奠定再起的底蕴。”
“所以你要在郊外置產,將家族迁移到长安附近。我也实话和你说了,当年你赵大但凡要是个长安人,你那军功也不会只让你做个刺史。现在你有这个条件,你就別让你子孙留这个遗憾。”
“你现在带家族迁到长安左近,那你子孙后人就能称一份长安人也。到时候,他们再起的阻力就要比你大!”
“而且我也说个不好听的。你家淮西霍山土人,能出你赵大这样一个人物,那不晓得是祖宗在下面磕坏了多少头,才让你託身在这家。你现在不託举你的家族安籍长安,然后靠你子孙后人?”
说著高也嘆息了一口气,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