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魏博(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城外金声大作,刚刚还如狼似虎的草军们这会就乌泱泱地撤了下去。
  此时在舒州城头上,近千舒州兵正目眩神迷地看著东面战场。
  ——
  刺史豆卢瓚也在陆元庆的指点下,看著东面。
  只见距离舒州城东北四五里的地方,也是大湖的北面,那里是草军的一处营垒。
  数不清的帐篷平铺在原野上,旗帜更是迎风招展不可一世。
  但此时,那片营地已响起隆隆的战鼓,经久不绝。
  豆卢瓚收回远望的视线,往更东边看去。
  只见相隔五六里外,巨大的烟尘中,数不清的骑兵正纵马狂奔。
  豆卢瓚从来没见过这等景象,那黑压压一片的骑兵,摧山崩地,就这样排山倒海压了上来。
  再多的细节因为老眼昏看不清了,他只能问向陆元庆,紧张道:
  “保义军来了多少?”
  陆元庆眯著眼,估算著烟尘的规模,迟疑道:
  “望著烟尘,应该在两千左右的骑兵,具体有多少就不晓得了。
  '
  谁料旁边的豆卢瓚听到这话后,人都傻了,大沮:
  “才两千人援兵,那不是来的送死吗?城外的草军十倍於他!“
  陆元庆听了如此刺史如此不知兵的言语,再没忍住翻了个白眼,不过也幸好他这会是背对著豆卢瓚的,不然就算守住城,人家也不打算把女儿嫁给此人了。
  不过鄙夷归鄙夷,陆元庆还是给豆卢瓚解释道:
  “使君,这两千骑兵听著好像不多,但却已是江淮间规模有数的了。要晓得以淮南一藩的实力,骑兵总数可能也就是这些了。“
  “而以此等规模之突骑,再加上此刻已完成衝刺,贼军无备,別说两万,就是二十万也是危险。“
  豆卢瓚一听这个,將信將疑,但还是双手合十,一个劲给保义军祈福。
  而在豆卢瓚眯眼的时候,陆元庆已经看清那保义军突骑最前的十余骑將忽然就举槊大吼著什么,隨后后方的號角更加激昂。
  再然后,这支庞大的突骑军就衝进了毫无遮拦的草军幕区,喊杀声彻天动地李重霸与其弟李重胤是魏州元城县人,这片位於河北平原腹地的土地,属魏博节度使辖区。
  自安史之乱后此地便是藩镇混战的修罗场、豪杰辈出的沃土。
  各方节度使拥兵自重,田家、史家、何家到现在的韩家,各方唱罢,可无论哪位做节度使,都是行“先军政策”,大犒牙军。
  再加上,魏博这些河朔藩镇常年要维持七万以上的大军,所以苛捐杂税远超他地,且常抓壮丁充军,百姓苦不堪言。
  此外,长达百年的牙兵世家累世胶固,占据了大量的庄田,大量的民户成为了这些牙將的佃户,这就进一步竭泽而渔了。
  本来这种事情按照常理是不可持续的,魏博的经济生態也维持不了百年的掠夺,一旦遇到灾荒,藩镇脆弱的经济就会崩溃。
  而之所以能维繫,实在是因为朝廷为这些河朔藩镇兜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