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日子(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凌宪文询问,“你了解经济,上海大概缺口是多少?”
  傅肖庵摇头,“很多,上海丰年也不会有这么多的粮食库存,去年,日本人让顾处长搞的那个强征,上海的存粮全空。
  现在上海的粮食情况,我就这么跟你们说,去年粮食便宜的时候是大米12大洋一石。
  由于强征的事,米价暴涨,短暂飙涨过200倍,到现在大米的价格也没彻底回到去年,也要个30大洋一石。
  米多,价格跌,米少,价格涨,这个30块,就是如今上海粮食的现状。”
  “十万吨强征,会怎么样?”凌宪文发问。
  傅肖庵皱眉,“上海将近400万人,华界占六成,这十万吨粮食给军队吃,够养四十万日军,给平民吃,那就够六十万,也就是华界四分之一人的口粮。
  我说的现实点,一旦少了这四分之一,绝不会是每个人少吃点,大家都有口饭吃,而是会涨价到四分之一的人饿死,这事情才会结束。”
  “这么荒唐?真要这么干了,那上海得乱成什么样子?”凌宪文看向顾砚声。
  顾砚声沉默是金。
  皱着眉微微点头,表示事情确实棘手。
  凌宪文见顾砚声没反应,又看向傅肖庵,想了想道:“我倒有个主意,我们要是限价,限量,强制控制数量,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起码每个人都有点饭吃,少吃就少吃点,上海也安生一点?”
  傅肖庵想了想缓慢点头,“限价限量.可以试试,但也有问题,逻辑上是可以这么操作,但你实际上怎么征收?
  向种植的农民征收,你现在就得征收,农民那里收那就是一次性的买卖,不可能按月收,十万吨一收走,上海吃什么?
  向商人征收,怎么征收?他进货进一百吨,交二十五吨给市政府?那他这买卖都得亏本。”
  “涨价呢?涨价后限价,保证他不亏本,你刚才说是30块60公斤是吧?涨到39块60公斤,怎么样?”
  “这事没你想的这么简单。”凌宪文不做生意,傅肖庵得教育一下,“凌秘书长,粮食不是他们只想卖30块,是买的人只出得起30块,你得考虑华界人的收入,一个月十来块大洋,三个月工资买60公斤大米,那吃完大米,家里是一分钱都没了。”
  “是,钱不够。”凌宪文头疼的啧了一声,看向顾砚声。
  顾砚声沉默是金。
  皱着眉微微点头,表示事情确实棘手。
  凌宪文砸吧嘴,“砚声,你别不说话呀,你主意多,你出出主意,不能是当部长了,市政府的事不管了吧?还没开张呢,起码一个月没有吧?
  不会一个月就开张了吧?”
  “没有,还没这么快。”顾砚声摇摇头叹息。
  傅肖庵调侃的笑,“顾部长现在确实可以不管,就说自己是新政府的部长,津田还真拿他没办法,谁让他忙啊。”
  “不是我不想说,是我真没什么好办法。”顾砚声多冤啊,怎么就觉得他有办法。
  十万吨粮食抽走,不给饭吃,这就是天王老子来了都解决不了。
  当然,站在上海的角度,偷偷摸摸去江苏浙江买点粮食回来,死道友不死贫道,那是另外一回事。
  让商人出钱,连夜采购打时间差,两地各解决两万吨,那上海剩下六万吨也就压力不大了。
  事情确实可以完成。
  “真没办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