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袁公路兴奋,乱局赐良机,青州兴兵(4 / 4)
“且慢。”陈珪唤住他,上前一步道:“管將军,李晏善用奇兵,穆稜关正面他未必会硬攻,恐会派兵绕至关后,断你粮道。將军到了关隘,需分兵守住西侧的蒙阴小道,再派斥候每日巡查,莫要给敌人可乘之机。”
管承闻言一怔,隨即拱手道:“多谢陈先生提醒!末將记下了!”
待管承离去,孔伷才转向眾人,沉声道:
“守御之事已定,然只守不攻,终非长久之计。袁术势大,我青州孤掌难鸣,需遣使求援。诸位以为,该向何处求援?”
陈登当即道:“冀州丁原!丁州牧新得冀州,与李武睿侯交厚,麾下有不少兵马,若能请他出兵,既可牵制袁军后方,又能借冀州兵力壮我声势。”
“扬州刘繇也可求援。”陈珪补充道:“刘州牧乃汉室宗亲,与袁术不睦,先前樊能將军虽败,刘州牧必不甘心,若得朝廷詔书(青州这边不知长安已派曹操),他定会出兵呼应。”
董承也抬头道:“幽州李辰!李州牧乃武睿侯堂弟,麾下幽州铁骑精锐,若能请他南下,袁军必不敢轻动。还有豫州袁绍——他虽与袁术同族,却素来不睦,再加上如今袁术之举,乃是逼迫袁术出袁氏最佳时刻,袁术若吞青州,对他亦是威胁,他未必肯坐视。”
孔伷听著眾人所言,缓缓点头:“有理。便分四路遣使:一路往北,赴冀州见丁原;一路往南,赴扬州见刘繇;一路往东北,赴幽州见李辰;一路往西,赴豫州见袁绍。”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眾人,语气郑重:“使者需带两样东西——一是本牧手书,言明袁术僭越之罪,求诸公共討;二是董州牧的证词,证袁术借孝名行不义。”
“诺!”厅內当即有四名掾吏出列,领了差事便要去备文书。
“还有长安!”孔伷忽然想起什么,又道,“需再派一路使者往西,赴长安面见太皇太后与陛下,奏明袁术犯境之事,求朝廷下旨斥责,再遣援军!”
毕竟袁术是“借孝伐罪”,若朝廷能明发詔书定其罪,天下诸侯可能会响应。
眾人皆是应诺,厅內的沉鬱渐渐被一种紧张的忙碌取代。
董承望著孔伷安排得有条不紊,心中又是惭愧又是感激,上前一步道:“孔州牧,承愿率麾下残部往北海驻守,为穆稜关作后援。若袁军绕过穆稜关,便在北海阻他!”
孔伷点头:“也好。你熟悉袁术用兵路数,去北海驻守,本牧也放心。陈珪先生,你便隨董州牧同去,帮他筹划防御。”
“遵令。”陈珪躬身应下。
陈登则道:“父亲去北海,儿子愿留临淄,帮州牧调度粮草,整顿城防。若穆稜关有失,临淄便是最后一道屏障,需早作准备。”
孔伷看著眼前这父子二人,又看了看躬身请命的董承,心中那点因袁术犯境而起的慌乱,渐渐被一股韧劲儿取代。
他抬手拂过案上的舆图,指尖从穆稜关划到临淄,沉声道:“袁术要战,那便战!我青州虽弱,却也有热血男儿,断不会让他轻易踏进来!”
当日午后,管承便率七千兵马出了临淄,往穆稜关疾驰而去。四路求援使者也分道出发,快马加鞭往各州奔去。董承则带著陈珪与麾下残部,沿途收拢流民,加固城防。
临淄城內,陈登则按孔伷之令,打开府库,清点粮草、军械,又传檄各郡县,徵调青壮入伍,一时间,整个青州都动了起来——虽无袁军那般披麻戴孝的张扬,却透著一股全民皆兵的肃杀。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管承闻言一怔,隨即拱手道:“多谢陈先生提醒!末將记下了!”
待管承离去,孔伷才转向眾人,沉声道:
“守御之事已定,然只守不攻,终非长久之计。袁术势大,我青州孤掌难鸣,需遣使求援。诸位以为,该向何处求援?”
陈登当即道:“冀州丁原!丁州牧新得冀州,与李武睿侯交厚,麾下有不少兵马,若能请他出兵,既可牵制袁军后方,又能借冀州兵力壮我声势。”
“扬州刘繇也可求援。”陈珪补充道:“刘州牧乃汉室宗亲,与袁术不睦,先前樊能將军虽败,刘州牧必不甘心,若得朝廷詔书(青州这边不知长安已派曹操),他定会出兵呼应。”
董承也抬头道:“幽州李辰!李州牧乃武睿侯堂弟,麾下幽州铁骑精锐,若能请他南下,袁军必不敢轻动。还有豫州袁绍——他虽与袁术同族,却素来不睦,再加上如今袁术之举,乃是逼迫袁术出袁氏最佳时刻,袁术若吞青州,对他亦是威胁,他未必肯坐视。”
孔伷听著眾人所言,缓缓点头:“有理。便分四路遣使:一路往北,赴冀州见丁原;一路往南,赴扬州见刘繇;一路往东北,赴幽州见李辰;一路往西,赴豫州见袁绍。”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眾人,语气郑重:“使者需带两样东西——一是本牧手书,言明袁术僭越之罪,求诸公共討;二是董州牧的证词,证袁术借孝名行不义。”
“诺!”厅內当即有四名掾吏出列,领了差事便要去备文书。
“还有长安!”孔伷忽然想起什么,又道,“需再派一路使者往西,赴长安面见太皇太后与陛下,奏明袁术犯境之事,求朝廷下旨斥责,再遣援军!”
毕竟袁术是“借孝伐罪”,若朝廷能明发詔书定其罪,天下诸侯可能会响应。
眾人皆是应诺,厅內的沉鬱渐渐被一种紧张的忙碌取代。
董承望著孔伷安排得有条不紊,心中又是惭愧又是感激,上前一步道:“孔州牧,承愿率麾下残部往北海驻守,为穆稜关作后援。若袁军绕过穆稜关,便在北海阻他!”
孔伷点头:“也好。你熟悉袁术用兵路数,去北海驻守,本牧也放心。陈珪先生,你便隨董州牧同去,帮他筹划防御。”
“遵令。”陈珪躬身应下。
陈登则道:“父亲去北海,儿子愿留临淄,帮州牧调度粮草,整顿城防。若穆稜关有失,临淄便是最后一道屏障,需早作准备。”
孔伷看著眼前这父子二人,又看了看躬身请命的董承,心中那点因袁术犯境而起的慌乱,渐渐被一股韧劲儿取代。
他抬手拂过案上的舆图,指尖从穆稜关划到临淄,沉声道:“袁术要战,那便战!我青州虽弱,却也有热血男儿,断不会让他轻易踏进来!”
当日午后,管承便率七千兵马出了临淄,往穆稜关疾驰而去。四路求援使者也分道出发,快马加鞭往各州奔去。董承则带著陈珪与麾下残部,沿途收拢流民,加固城防。
临淄城內,陈登则按孔伷之令,打开府库,清点粮草、军械,又传檄各郡县,徵调青壮入伍,一时间,整个青州都动了起来——虽无袁军那般披麻戴孝的张扬,却透著一股全民皆兵的肃杀。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