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丝滑调头,曾经秘辛(1 / 6)
如果说之前陛下打算假借江南士绅的请命,推动开海之事,是江南党人能够预见但却不愿承认的事情;
那现在这扬州士绅的请命开海,真是完全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让他们陷入了彻底的懵逼中。
朝堂上的其余人也是一头雾水。
这里面怎么还有扬州的事?
然后,这帮大梁天下最利害的聪明人,就猛然反应过来了一个一直被忽略的问题。
虽然开海自争论起来,便始终是围绕着江南,但这海贸口岸还真不一定非得开在江南啊!
之前只考虑江南,是因为从皇帝到朝臣,甚至于民间,下意识地认为,开海这种事情,只能放在商贸发达,且便于勾连南洋的东南之地。
其余临海的地方,要么商贸不兴,要么交通不便,要么只有倭奴和高丽人,总觉得差点意思。
可现在,若是扬州和靖江开海通商,也不是不可以啊!
这两个地方,距离江南也不远,四舍五入就等于是在江南了。
而且这两个地方,商贸也同样兴盛。
两淮之繁华,可不比苏杭差多少。
最关键的是,你江南不是不愿意开海吗?
你们不是觉得开海要伤害你江南百姓,要面临海防的考验吗?
那我们不在江南开海还不行吗?
扬州不怕倭寇,扬州不怕夷人,扬州更不担心什么流民!
扬州愿意为朝廷分忧,扬州愿意担起这个重担!
一个江南的平替,既能让江南没有理由反对,同时还有大部分江南的便利,最后还有地方士绅的鼎力支持,一旦成功,经年累月,必然削弱江南的经济优势,继而瓦解江南的朝堂势力!
如此算来,能赢四次啊!
自一开始便亮明态度,充当开海急先锋的白圭当即朗声道:“陛下,如此甚好啊!既然顾相以及出身江南的同僚,坚持反对在江南开海,而扬州士绅又自告奋勇,主动请缨的话,那朝廷在扬州和靖江开海也不是不可以!”
“不错!”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周大人也附和道:“臣附议!扬州之地商贸繁盛,不亚于江南,且有官盐汇聚,适合对外通商。而靖江离海不远,商船顺流便可入海,亦为便捷。既然江南同僚力阻在江南开海,其情义可以理解和体谅,朝廷不妨先在这两处开海通商,以观其效。”
对他而言,只要他老家的东西能往外卖,在哪儿卖不是挣钱呢?
许多方才支持开海的人,也在悄然间反应了过来,纷纷出言支持。
郭相仿佛是为了回报方才顾相朝他龇牙的无礼,一锤定音,“陛下,老臣以为,朝廷开海,图的是海贸之利,图的是增长岁入,若有替代,的确不必拘泥于东南诸省。”
听着众人的议论,江南党人全都傻眼了。
他们完全没料到陛下居然还有这一手。
然后他们也骇然地发现,按照眼下这个态势,如果他们真的继续强硬坚持江南不开海,朝廷可能真的就在两淮开海了!
从心里来说,他们肯定是想要拦着不让开海,但如果朝廷在其他地方开海,他们的反驳就显得苍白,完全站不住脚。
毕竟先前他们的辩驳,口口声声说的都是开海有损江南根本,现在朝廷不在江南开海,你还跳出来反驳,那就别怪君臣对你下狠手了。
在这个时候,在不知不觉间,他们的思维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返回顶部↑
那现在这扬州士绅的请命开海,真是完全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让他们陷入了彻底的懵逼中。
朝堂上的其余人也是一头雾水。
这里面怎么还有扬州的事?
然后,这帮大梁天下最利害的聪明人,就猛然反应过来了一个一直被忽略的问题。
虽然开海自争论起来,便始终是围绕着江南,但这海贸口岸还真不一定非得开在江南啊!
之前只考虑江南,是因为从皇帝到朝臣,甚至于民间,下意识地认为,开海这种事情,只能放在商贸发达,且便于勾连南洋的东南之地。
其余临海的地方,要么商贸不兴,要么交通不便,要么只有倭奴和高丽人,总觉得差点意思。
可现在,若是扬州和靖江开海通商,也不是不可以啊!
这两个地方,距离江南也不远,四舍五入就等于是在江南了。
而且这两个地方,商贸也同样兴盛。
两淮之繁华,可不比苏杭差多少。
最关键的是,你江南不是不愿意开海吗?
你们不是觉得开海要伤害你江南百姓,要面临海防的考验吗?
那我们不在江南开海还不行吗?
扬州不怕倭寇,扬州不怕夷人,扬州更不担心什么流民!
扬州愿意为朝廷分忧,扬州愿意担起这个重担!
一个江南的平替,既能让江南没有理由反对,同时还有大部分江南的便利,最后还有地方士绅的鼎力支持,一旦成功,经年累月,必然削弱江南的经济优势,继而瓦解江南的朝堂势力!
如此算来,能赢四次啊!
自一开始便亮明态度,充当开海急先锋的白圭当即朗声道:“陛下,如此甚好啊!既然顾相以及出身江南的同僚,坚持反对在江南开海,而扬州士绅又自告奋勇,主动请缨的话,那朝廷在扬州和靖江开海也不是不可以!”
“不错!”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周大人也附和道:“臣附议!扬州之地商贸繁盛,不亚于江南,且有官盐汇聚,适合对外通商。而靖江离海不远,商船顺流便可入海,亦为便捷。既然江南同僚力阻在江南开海,其情义可以理解和体谅,朝廷不妨先在这两处开海通商,以观其效。”
对他而言,只要他老家的东西能往外卖,在哪儿卖不是挣钱呢?
许多方才支持开海的人,也在悄然间反应了过来,纷纷出言支持。
郭相仿佛是为了回报方才顾相朝他龇牙的无礼,一锤定音,“陛下,老臣以为,朝廷开海,图的是海贸之利,图的是增长岁入,若有替代,的确不必拘泥于东南诸省。”
听着众人的议论,江南党人全都傻眼了。
他们完全没料到陛下居然还有这一手。
然后他们也骇然地发现,按照眼下这个态势,如果他们真的继续强硬坚持江南不开海,朝廷可能真的就在两淮开海了!
从心里来说,他们肯定是想要拦着不让开海,但如果朝廷在其他地方开海,他们的反驳就显得苍白,完全站不住脚。
毕竟先前他们的辩驳,口口声声说的都是开海有损江南根本,现在朝廷不在江南开海,你还跳出来反驳,那就别怪君臣对你下狠手了。
在这个时候,在不知不觉间,他们的思维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