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赠张继贬谪岭南道》,日啖荔枝三(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180章 《赠张继贬谪岭南道》,日啖荔枝三百颗!
  “连夜送往尚书省?张继这是不愿让老夫,过问此事!”
  裴烈闻言,面上虽仍维持着御史大夫的威仪,眼角却已隐隐抽动。
  愤怒!
  但也暗松一口气。
  御史的奏本,按照奏事规格和轻重缓急,可以分别送往三处——
  御史台——诸御史奏本先经御史大夫汇总批阅,择其要者在朝会时呈奏。此乃常例,如溪流归海,最是四平八稳。
  尚书省——奏章绕过御史台,径入三省六部流转。由三省逐级呈递上报,最终呈递朝会!当然,这套流程如履薄冰,随时可能会被“尚书省的朱批、门下省的驳议、中书省的留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审核卡住。哪道门槛都能叫奏章石沉大海。
  直送皇帝案前——唯有劾奏王侯、将相的重案,御史方可持金鱼符夜叩宫门,面奏陛下。当年他任御史中丞时,就曾捧着血书穿过暴雨如注的丹凤门。
  御史张继的这道奏本,送往尚书省,走的是三省的流程!
  而不是直呈陛下!
  张继是觉得“帝王诗僭越案”,还不足以惊动皇帝?!
  不!
  “这份奏本送达尚书省,那便是想要启动‘大儒辩经’!”
  裴烈忽然轻笑,袖中五指却已愤怒的掐进掌心,“这是要逼江解元,在诸子百家大学士、大儒面前,与他当廷辩经啊!”
  明日太阳升起时,整个洛京神都的朱门绣户,都会传颂清流御史张继直言进谏之名。
  而江南道江解元,要成为他张继名扬天下的垫脚石。
  御史王浩一时不解,为何裴烈对张继此举如此震怒。
  御史的奏本,不经过御史台,这种事情时有发生。
  并非不尊重长官,而是为了撇清关联,自己一力承当“风闻奏事”的后果,以免案件牵连同僚。
  “你随我来!”
  裴烈转身回书房,提笔疾书。
  王浩紧随其后,目光不经意扫过案头——一封署名“裴惊嶷”的信函赫然在列。
  信函内容,赫然在目!
  裴惊嶷——翰林学士、薛国公府私塾夫子,亦是江行舟的授业恩师,写信给族兄裴烈,言江南道解元江行舟赴京赶考,请族兄在京关照江行舟一二。
  王浩瞥见信函,心头一震,豁然明朗!
  江行舟乃裴惊嶷的入室弟子,而裴惊嶷又是裴烈的族弟,从某种意义上说,江行舟也算御史大夫的“自己人”。
  难怪张继要绕过御史台!
  若张继的奏本走的是御史台,裴烈岂会坐视御史台的人,去弹劾江行舟?
  张继恐怕早已知晓此事——裴烈定会压下奏折,绝不会让这份奏折递上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