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佛门高手江解元?!(5 / 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释怀和尚合十微笑,目光扫过垂首的儒生们——等待着下一位挑战者!
  一人独战国子监众儒家士子,今日他之威名,明年必将再次传遍大周各道!
  “丢脸啊!”
  “国子监五位进士上场,竟然未能辩过一个和尚!”
  一声长叹如石子坠湖,激起满场窃议。
  这句话轻飘飘落下,却似千钧重锤,砸得满场儒生面色惨白。
  几位年轻士子掩面摇头,捶胸顿足,攥紧衣袍下摆,指节发青;
  年长者则闭目长叹,胡须微颤,以袖拭目,不忍再看。
  “下一位.谁与贫僧一辩?!”
  高台之上,释怀和尚双手合十,眉目慈悲却暗藏锋芒。
  香炉青烟缭绕间,他袈裟上的金线映着日照,恍若佛光加身。
  老儒荀悠气的浑身发抖,指节已然发白。
  这场白马寺的“儒释论道”,登坛之人有限制——唯有国子监的举人与进士,方可登坛辩道。
  而大周翰林院的紫袍学士、殿阁的朱衣大学士,乃至名动天下的大儒们,此刻都只能作壁上观,不能下场。
  因为那释怀和尚,身份不过是白马寺的监寺,方丈惠日的首座弟子。
  在朝廷册封的僧官体系里,不过相当于国子监的经筵进士。
  唯有白马寺的“上座长老”、“方丈主持”等高僧,受朝廷册封,才等同翰林学士的地位。
  他们这群国子监的进士不敌释怀和尚!
  若让翰林学士,或者文渊阁的殿阁大学士下场,与这监寺僧官释怀论道,传出去岂不让天下人,笑他儒家士子无人?!
  那就更丢脸了!
  国子监老儒荀悠脸上挂不住,目光带着希冀,在人群中搜寻着可与释怀和尚一战之人。
  忽然,
  他的目光,落在了到场的七八位新科解元身上。
  ——江南道江行舟、荆楚道宋楚望、关中道秦文、巴蜀道刘春,等众解元举子。
  这些大周各道解元,来年春闱殿试,几乎必中进士——皆是来年春闱夺魁的热选。
  很可能状元及第,并晋升为翰林学士。
  这意味着,他们的真实实力,要远高于寻常举子和进士,是最接近翰林学士的人。
  江南道解元江行舟以玉簪束发,荆楚道宋楚望的湘绣襕衫在雪中格外醒目,关中秦文腰间的青铜古剑,与巴蜀刘春腕间的沉香念珠交相辉映——
  在坛下的数万人群中,他们这些解元们鹤立鸡群一般,风华正茂,意气风发!
  老儒生荀悠的目光如风中残烛,颤巍巍看过他们。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