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用实力说话是最容易的(2 / 4)
陈江观察到,齐桓现在已经是少校军衔,所以提个副中队长倒也说的过去,但自己这个中尉
开了很久的车,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a大队军营。
伍六一跟成才他们都很高兴,看到陈江跟以前几乎没什么变化,他们就知道,那个无所不能的陈江,是真的康复了。
许三多不在,已经去参加提干集训了。
所以三人凑在一起好好聊了一会天。
到了晚上,铁路他们回来了,立刻召集大家开会,宣读了陈江的任命文件,以及其它人事调整。
a大队下面一共有多个中队,其中陈江领衔的一中队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堪称a大队的刀刃。
一共有70多名队员,下设三个小队。
所以中队的编制就差不多相当于陆军常规部队一个连。
第一小队的小队长是陈江的老熟人,以前的室友——程海波。此刻程海波的心里也有些小激动,真想不到当年的菜鸟室友居然后来者居上,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
但他是真心为陈江高兴,因为他这样的兵,早晚都不是池中之物。
他现在也是中尉军衔,但他是正常晋升,必须要跟时间赛跑,不然等待他的就只有转业。
第二小队的小队长叫胡建,上尉军衔,a大队资历比较老的一批兵了,经验十分丰富,但缺点就是作战思维比较传统。
第三小队的小队长是伍六一,他作为四期士官领衔一众尉级军官,这也算是a大队不拘一格的地方。但他确实十分卖力,每一项训练任务都做到极致,别人做一遍的事情,他能做好几遍。
来到这里,他的座右铭就是:努力到无能为力,拼命到筋疲力尽。
所以第三小队的兵,对他也是服气的!
有这么多精兵强将,这个中队绝对有的搞!
散会后,铁路亲自找陈江谈话,对他的履新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希望他能在新的岗位上再立新功。
场面话说完后,铁路开始试探性的问他关于管理这个中队的大致思路,毕竟虽然陈江能力出众,可资历与经验都是极为缺乏的,要不是袁朗力挺陈江,他还真有点不大放心。
陈江早就料到这一步,毕竟在前世的时候,他们特警队里也差不多是这个套路,年轻军官的提拔,领导都是比较不放心的。
所以他把自己早就构架好的思路拿了出来,主要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是提升中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让整个中队变成一个整体;
第二步是提升中队的信息化作战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中队的战斗力;
第三步是实兵演练检验,把训练成果转化为真正的战斗力。
铁路对他的第一和第三步非常认可,可对于第二点还是有些不明白,毕竟a大队本身就是整个集团军的信息化建设标杆。
“大队长,咱们现在还称不上真正的信息化作战部队,真正的信息化必须要实现数据信息链共享,一旦实现了,整个中队就如同一个人,甚至整个大队所有人,您都能如臂使指,灵活地指挥到个人,配合空中力量与远程火炮实施实时打击支援。”
陈江说的内容,别说铁路了,就连袁朗也听得热血沸腾。
要知道漂亮国在二战时期就能做到排级部队随时呼叫空中支援与炮火支援,就这一点已经足够让其它国家眼馋不已了。
特别是咱们的部队在朝鲜战场那是吃尽了对方这招的苦头,后来我们的陆军也强大起来了,但却始终做不到如此“豪横”的后勤与火力支援水平。
但陈江说的战法一旦实现,那完全就不需要呼叫支援,后方会进行实时调配,这个反应能力与作战效能就会大大增强,部队的战斗力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返回顶部↑
开了很久的车,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a大队军营。
伍六一跟成才他们都很高兴,看到陈江跟以前几乎没什么变化,他们就知道,那个无所不能的陈江,是真的康复了。
许三多不在,已经去参加提干集训了。
所以三人凑在一起好好聊了一会天。
到了晚上,铁路他们回来了,立刻召集大家开会,宣读了陈江的任命文件,以及其它人事调整。
a大队下面一共有多个中队,其中陈江领衔的一中队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堪称a大队的刀刃。
一共有70多名队员,下设三个小队。
所以中队的编制就差不多相当于陆军常规部队一个连。
第一小队的小队长是陈江的老熟人,以前的室友——程海波。此刻程海波的心里也有些小激动,真想不到当年的菜鸟室友居然后来者居上,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
但他是真心为陈江高兴,因为他这样的兵,早晚都不是池中之物。
他现在也是中尉军衔,但他是正常晋升,必须要跟时间赛跑,不然等待他的就只有转业。
第二小队的小队长叫胡建,上尉军衔,a大队资历比较老的一批兵了,经验十分丰富,但缺点就是作战思维比较传统。
第三小队的小队长是伍六一,他作为四期士官领衔一众尉级军官,这也算是a大队不拘一格的地方。但他确实十分卖力,每一项训练任务都做到极致,别人做一遍的事情,他能做好几遍。
来到这里,他的座右铭就是:努力到无能为力,拼命到筋疲力尽。
所以第三小队的兵,对他也是服气的!
有这么多精兵强将,这个中队绝对有的搞!
散会后,铁路亲自找陈江谈话,对他的履新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希望他能在新的岗位上再立新功。
场面话说完后,铁路开始试探性的问他关于管理这个中队的大致思路,毕竟虽然陈江能力出众,可资历与经验都是极为缺乏的,要不是袁朗力挺陈江,他还真有点不大放心。
陈江早就料到这一步,毕竟在前世的时候,他们特警队里也差不多是这个套路,年轻军官的提拔,领导都是比较不放心的。
所以他把自己早就构架好的思路拿了出来,主要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是提升中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让整个中队变成一个整体;
第二步是提升中队的信息化作战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中队的战斗力;
第三步是实兵演练检验,把训练成果转化为真正的战斗力。
铁路对他的第一和第三步非常认可,可对于第二点还是有些不明白,毕竟a大队本身就是整个集团军的信息化建设标杆。
“大队长,咱们现在还称不上真正的信息化作战部队,真正的信息化必须要实现数据信息链共享,一旦实现了,整个中队就如同一个人,甚至整个大队所有人,您都能如臂使指,灵活地指挥到个人,配合空中力量与远程火炮实施实时打击支援。”
陈江说的内容,别说铁路了,就连袁朗也听得热血沸腾。
要知道漂亮国在二战时期就能做到排级部队随时呼叫空中支援与炮火支援,就这一点已经足够让其它国家眼馋不已了。
特别是咱们的部队在朝鲜战场那是吃尽了对方这招的苦头,后来我们的陆军也强大起来了,但却始终做不到如此“豪横”的后勤与火力支援水平。
但陈江说的战法一旦实现,那完全就不需要呼叫支援,后方会进行实时调配,这个反应能力与作战效能就会大大增强,部队的战斗力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