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双王默契,玄武门的杀机(5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而,他们很快就掌握了冷锻法,现在已经可以批量生产出瘊子甲。”
  唐善会有条不紊的解释道。
  早在去岁,李承乾就命东厂将土法炼焦、钳锅炼钢、水力锻锤法、青羌冷锻法交予他。
  历经半年时光,西宁城、定羌城出现在了这片西海畔,牢牢地控制着河湟谷地、黄河谷地这两片最好的地方,并且大量开采金、银、铜、铁、石、石墨、石膏、粘土等矿产资源。
  “对吐谷浑动手就在旬月之间。”
  “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五万西宁军的换装,有些强人所难。”
  “孤不要求你做到这样,孤只要求你一点,所有的箭镞、矛头都需要用石墨钳锅炼制出来的钢所制。”
  “能做到吗?”
  目光如炬,李承乾询问了声。
  “没问题。”
  唐善会不假思索的答应了下来。
  “甲胄方面,准备的怎么样了?”
  “我听说吐谷浑人的披甲率能达到五分之一,吐蕃人更是能做到三分之一。”
  “不管是皮甲,还是铁甲,总而言之,有甲比没甲好。”
  李承乾问起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冷兵器时代,战争的伤亡率往往跟披甲率息息相关,唐军为何能够纵横公元7世纪,无他,60%的披甲率,全球第一,吐蕃在后期一度达到了50%的披甲率,从而实现了同大唐分庭抗礼的目标。
  相比之下,阿拉伯人就逊色许多,他们在面对大唐、吐蕃对中亚、南亚地区的统治时,显得有些畏畏缩缩。
  “殿下。”
  “五万西宁军分作三万骑兵、一万轻兵,一万长矛兵。”
  “全都穿着皮甲,这些都是四海商行从各地收购黄牛皮、水牛皮所制。”
  “五万附从的党项骑兵穿着的皮甲,大多为猪皮、马皮、驴皮、羊皮所制。”
  “好。”
  闻言,李承乾点了点头。
  皮甲是所有甲胄里面制作最为简单的一种,防御力不及铁甲,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实现披甲率百分之百,这已经很不容易了,至于党项骑兵身上的皮甲跟西宁军身上的皮甲有差异,在所难免。
  开玩笑,这五万披甲的党项骑兵放在周边四夷,绝对是精锐,曾经的薛延陀也只有十余万人做到全甲,披覆铁甲的更是不到一万。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