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榻前论经结同门(2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尤其是作为皇甫氏的接班人,他自少年时,就已经开始接触地方防务,钻研战术。
  就比如针对羌人骑兵机动性强的特点,他创出的“车阵拒马”之术:
  简单来说就是以战车围成防御圈,内中弩手、长矛兵严阵以待,如此一来,羌骑纵是来势汹汹,冲锋之威也能被有效克制。
  这战术后来在长社之战中,经他改进为“火攻车阵”,成了击败黄巾军的关键所在。
  按原本轨迹,皇甫嵩要到光和三年,也就是六年后,才会调任北地太守。
  但经此一番,再加上刘方打算从中斡旋,这一世他应该很快就能赴边关任职,得偿报国之志。
  ……
  皇甫嵩立于门外时,听刘方一番肺腑之言,就已经胸中热血翻涌,敬意升腾。
  待推门而入后,本就心生歉意,此刻看到刘方眼中灼灼赤诚,以及刘方所说的这句话。
  这位将门虎子眼眶瞬间通红,后退三步,将衣袍一甩,双膝重重砸于地上:
  “嵩虽寸功未立,然苍天可鉴,日月为证!愿在此立誓,此生必不负大汉,不负明公所托!”
  位居两端的皇甫规与皇甫节两兄弟,此刻虽然未有多言,但是拳拳之心也溢于脸上。
  忽有童稚之声响起,只见皇甫氏的一众孩童都学做大人模样,齐刷刷跪于皇甫嵩身后:
  “……苍天可鉴!日月为证!此生必不负大汉,不负明公所托!”
  本欲收心的刘方,忽然仰头大笑,可是无论头抬到何处,也挡不住热泪从两颊滑下:
  “若世人皆如皇甫,吾大汉何愁不兴?吾大汉!何愁不兴!”
  徐奉看了眼刘方,不知想到些什么,嘴角罕见的挂上了丝微笑,再看向皇甫嵩时,眼神已然变得亲切。
  随后,将原本一直挂在身前的汉剑一拽,甩至背后。
  大步走到了皇甫嵩身侧,直接将皇甫嵩从地上拉了起来。
  而后俯下身子,摸了摸皇甫坚寿的头,又回头看向皇甫嵩,下巴轻点,说道:
  “汝,不错。”
  言罢,在皇甫嵩还有些茫然的时候,就转身回到了刘方身侧。
  原本肃穆的气氛,霎时间变得有些欢愉。
  卧在榻上的皇甫规与另一端的皇甫节相视一笑。
  刘方笑着拍了拍一旁徐奉的肩膀,而皇甫嵩也微微斜着头看向徐奉,忍不住笑了出来。
  或许徐奉的行为看起来有些逾矩,但是对于在场的人来说,徐奉这番赤子般的行为,恰恰与此刻众人心中的赤子之志相得益彰。
  原本一身暮气的皇甫规,也如枯木逢春般多了几分朝气。
  就连声音都显得更有气力,他沉声问道:
  “元义公说有三问,不知这第三问……”
  刘方闻言,搓了搓手,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