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连环计(4 / 5)
虽然他很想马上就把贾昌朝搞下去,但贾昌朝这种滑不留手的老狐狸,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进行弹劾,是不会取得什么成果的,反而会削弱身为御史的威慑力。
因此,他打算从王逵下手。
不过欧阳修和吴中复似乎知道些什么,只是不好直接对他说,所以不建议他马上发起对王逵的弹劾。
陆北顾是个比较听劝的人,他暂时按捺了下来。
随后,他去召集御史台的胥吏们开会,正式开始承担御史台的庶务工作。
就在陆北顾了一天的时间用来熟悉御史台各项庶务的时候,贾昌朝也没闲着,不仅今天白天在枢密院的值房里会见了大量的官员,即便晚上回到家里也没有停下见客。
当等待许久的王逵被仆人引进来时,贾昌朝正坐在檀木书案后,指尖有一搭没一搭地敲着案面,似乎在思索什么。
王逵快步上前,躬身行礼,语气带着几分急切:“贾相公,我听闻早朝时,您提议让我担任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
“坐吧,消息倒是灵通。”
贾昌朝抬了抬眼皮,目光在王逵脸上停留片刻,才缓缓开口。
他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待王逵忐忑坐下,才继续道:“是老夫提的,怎么了?”
王逵更是困惑:“贾相公,此举是否过于冒险?如今韩琦、文彦博等人正盯着我,若骤然得此要职,恐成众矢之的。”
“老夫此举,名为举荐,实为以进为退。”
王逵愣了片刻,恍然道:“这是以虚晃一枪,化解当前困局?”
“正是如此,你眼下回京待查,局面太被动了。”
贾昌朝见他不蠢,端起手边的定窑白瓷茶盏,轻轻吹开浮沫,呷了一口,才不紧不慢地说:“老夫将你抬到那个看似风光实则烫手的位置上,文、富等人必然全力反对,争执之下,最终结果,多半是另择人选,但对你目前的‘待查’之局,反而能借此冲淡几分,争取转圜余地。”
王逵恭维道:“贾相公深谋远虑。”
贾昌朝“嗯”了一声,放下茶盏,脸上却并无多少轻松之色,反而显出一丝烦躁:“不过,为你谋个新缺,也确实棘手。如今位置一个萝卜一个坑,能动用的关节、需要打点的人情,耗费不小。”
王逵哪还不明白,口头上表忠心没用,这是要他交投名状的时候了。
他连忙滚落在地,叩首道:“贾相公但有吩咐,万死不辞!”
贾昌朝身体微微前倾,压低声音:“你是不是与皇城司负责侦集流言的刘恢有交情?”
这件事情,是陈执中还没致仕的时候,很偶然的一次密谈时,提起过的。
除了贾昌朝和王逵自己,现在的庙堂上,没人知道这个秘密。
王逵心中一凛,点头道:“是,刘恢确实与我有旧。”
“好。”贾昌朝低声道,“你去找刘恢,让他密奏官家,就说去年六塔河工程溺毙百姓数万人,怨气冲天,且开河穿土惊动地脉,触犯风水禁忌,以致天灾连连.最重要的是,河口有个村庄名称与官家御名有嫌,锸畚亦形似明器,亦非兴国之象【注】。”
王逵听得心惊肉跳,六塔河工程是文彦博、富弼主导的政绩工程,也是他们的一大败笔。
这是要逼着他跟除了贾昌朝以外的其他大佬都彻底划清界限,以后只能成为贾昌朝门下走狗。
但他不敢违逆贾昌朝,只得硬着头皮应承:“我明白,这就去办。”
贾昌朝再三叮嘱:“务必隐秘。”
王逵苦笑道:“身家性命所在,不敢不谨慎。” ↑返回顶部↑
因此,他打算从王逵下手。
不过欧阳修和吴中复似乎知道些什么,只是不好直接对他说,所以不建议他马上发起对王逵的弹劾。
陆北顾是个比较听劝的人,他暂时按捺了下来。
随后,他去召集御史台的胥吏们开会,正式开始承担御史台的庶务工作。
就在陆北顾了一天的时间用来熟悉御史台各项庶务的时候,贾昌朝也没闲着,不仅今天白天在枢密院的值房里会见了大量的官员,即便晚上回到家里也没有停下见客。
当等待许久的王逵被仆人引进来时,贾昌朝正坐在檀木书案后,指尖有一搭没一搭地敲着案面,似乎在思索什么。
王逵快步上前,躬身行礼,语气带着几分急切:“贾相公,我听闻早朝时,您提议让我担任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
“坐吧,消息倒是灵通。”
贾昌朝抬了抬眼皮,目光在王逵脸上停留片刻,才缓缓开口。
他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待王逵忐忑坐下,才继续道:“是老夫提的,怎么了?”
王逵更是困惑:“贾相公,此举是否过于冒险?如今韩琦、文彦博等人正盯着我,若骤然得此要职,恐成众矢之的。”
“老夫此举,名为举荐,实为以进为退。”
王逵愣了片刻,恍然道:“这是以虚晃一枪,化解当前困局?”
“正是如此,你眼下回京待查,局面太被动了。”
贾昌朝见他不蠢,端起手边的定窑白瓷茶盏,轻轻吹开浮沫,呷了一口,才不紧不慢地说:“老夫将你抬到那个看似风光实则烫手的位置上,文、富等人必然全力反对,争执之下,最终结果,多半是另择人选,但对你目前的‘待查’之局,反而能借此冲淡几分,争取转圜余地。”
王逵恭维道:“贾相公深谋远虑。”
贾昌朝“嗯”了一声,放下茶盏,脸上却并无多少轻松之色,反而显出一丝烦躁:“不过,为你谋个新缺,也确实棘手。如今位置一个萝卜一个坑,能动用的关节、需要打点的人情,耗费不小。”
王逵哪还不明白,口头上表忠心没用,这是要他交投名状的时候了。
他连忙滚落在地,叩首道:“贾相公但有吩咐,万死不辞!”
贾昌朝身体微微前倾,压低声音:“你是不是与皇城司负责侦集流言的刘恢有交情?”
这件事情,是陈执中还没致仕的时候,很偶然的一次密谈时,提起过的。
除了贾昌朝和王逵自己,现在的庙堂上,没人知道这个秘密。
王逵心中一凛,点头道:“是,刘恢确实与我有旧。”
“好。”贾昌朝低声道,“你去找刘恢,让他密奏官家,就说去年六塔河工程溺毙百姓数万人,怨气冲天,且开河穿土惊动地脉,触犯风水禁忌,以致天灾连连.最重要的是,河口有个村庄名称与官家御名有嫌,锸畚亦形似明器,亦非兴国之象【注】。”
王逵听得心惊肉跳,六塔河工程是文彦博、富弼主导的政绩工程,也是他们的一大败笔。
这是要逼着他跟除了贾昌朝以外的其他大佬都彻底划清界限,以后只能成为贾昌朝门下走狗。
但他不敢违逆贾昌朝,只得硬着头皮应承:“我明白,这就去办。”
贾昌朝再三叮嘱:“务必隐秘。”
王逵苦笑道:“身家性命所在,不敢不谨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