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宋知南没等到陆记者和胡记者的消息,却等来了别的喜讯。
  继《燕京文艺》之后,《杂文周刊》也寄来了稿费和样刊,《杂文周刊》的稿费标准高些,是按千字5块的给的。
  这两篇稿子被精心修改后,文笔更加流畅,用词也更精确,这些老编辑们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她之前的字数是每篇一万二千字左右,精修后,有删减,变成了一万字。
  两篇稿子的稿费一共是100元。
  周主编还给宋知南回了一封信,信中详细地说明了刊物风格,收稿类型,字数限制。建议她以后投稿最好是五千字以下,当然,写得特别好的,也可以破例。
  周主编也给老朋友吕会琴寄来了当期的杂志,吕会琴便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读了几篇文章,还点评了宋知南的文章:“宋同学的文章写得很好,针砭时弊,有理有据,幽默犀利。
  你要想在写作的路上走得更远,就不能不打好古文底子,宋同学,我建议你把《古文观止》背诵一遍,再背诵一些诗词,不用太多,三四百首就行,再加上四大名著打底,你的文笔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大家用同情的目光看着宋知南,宋知南这次难得没杠,“吕老师您说得对,我明天早上就开始背诵。”
  吕会琴满意地笑了,讲完课,她顺手把《杂文周刊》放在书架上。
  一下课,同学们便去抢杂志看。
  没抢到杂志的围在宋知南身边例行羡慕:“稿费一百块,好多啊。”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大家在学习之余,也开始疯狂写稿投稿。投稿的人很多,但投中者寥寥无几。
  301宿舍的女生们也开始掀起了投稿的风潮,她们写完还拿给宋知南看。
  宋知南看了一圈,发现就赵清波有点写作天分。魏秋月点评别人的文章时很有水平,但自己写就一般。
  谢欣然心细认真,搞校对是一把好手。马招云和张小凤非常光刻苦认真,风格中规中矩,四平八稳,写材料搞学术研究应该都可以,但写小说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魏秋月总结道:“也就是说我以后的方向应该是文学评论,招云和小凤可以往学术研究上靠。”
  于蓝问道:“那我呢?”
  “你应该去当领导。”
  “至于欣然,我觉得她适合当编辑。”
  “咱们宿舍最有可能是在文学上写出成绩的就是老四和老二了,你俩要努力了,多写点作品好让我评论。”
  宋知南说:“我们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魏姐你以后去从政,小凤和招云就留在大学当老师搞学术研究,于蓝先从政再从商,欣然从政搞研究都可以。我和清波就来颠覆文坛。”
  大家嘻嘻哈哈:“哎哟,这关键的岗位都被咱们宿舍给占了。”
  “咱们都听老四的,老四天生聪慧。”
  “好。”
  301宿舍的女生大体上相处得还算和谐,但这么多人聚在一起难免会有摩擦和小矛盾。
  比如魏秋月打呼噜太响,张小凤总是忘了洗脚,于蓝上下床时总是地动山摇,平时也喜欢大呼小叫,马招云爱磨牙说梦话,谢欣然有洁癖,宋知南对环境安静有要求。
  好在大家的性子都还不错,有问题的虚心接受意见,也愿意去做出改变。提出问题的也愿意多宽容体谅。
  张小凤在大家的帮助和督促下,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