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坐以待毙(1 / 2)
等药膏吸收得差不多,秋安才扶着墙慢慢下地。脚踝上的铁链还锁着,链长够她在暗室里活动,却够不到入口的楼梯。
她一瘸一拐地在房间里摸索,目光落在床尾那处与墙壁颜色略有差异的地方,之前没注意,此刻凑近了才发现,那竟是一道隐藏的暗门,边缘嵌在墙缝里,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她用力推了推暗门,门轴发出轻微的“吱呀”声,缓缓打开。
门后是个仅能容一人站立的小空间,里面竟藏着一个老式的长方形蹲坑,坑底的水正缓缓流动,看来这里的排污系统是单独设计的,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被他“考虑”到了。
秋安站在暗门后,看着这个简陋却齐全的“囚室”,只觉得浑身发冷。
没有电,却有油灯;没有窗户,却有隐藏的通风口;没有自由,却有足够活下去的物资。
樊青把一切都算计好了,像布一个精密的局,让她在这方寸之地里,既死不了,也逃不掉。
她靠在暗门的墙壁上,缓缓滑坐在地。脚踝上的铁链垂在地上,链环碰撞的声响在寂静的空间里格外清晰。
一周后,樊青会回来接她,到时候等待她的,恐怕是更严密的囚禁,是永远见不到光的北塔国庄园。
不行,她不能等。
求生的意志,让秋安的目光渐渐变得坚定。她抬起手,看着自己指尖还未消退的红肿。
---
今天是樊青离开的第二天,红肿的下体涂了三次药膏,终于能勉强下地走路 ,她知道,不能再等了。
经过她一天的观察,缠在她脚踝上的圆形锁链是实心铁打的,链环比她的拇指还粗,锁芯嵌在最靠近床架的环扣里,与铁架子床的横杆焊得死死的,连一丝松动的缝隙都没有。
下体的红肿还在隐隐作痛,涂了药膏后虽缓解了些,却仍不敢大幅度动作。
秋安盯着那道焊死的锁扣,又扫过暗室里的东西:靠墙的书架堆着半人高的书,书桌是老式的实木款,桌腿比她的手腕还粗,角落里堆着的罐头铁盒和塑料瓶在灯下泛着微光。
“一周……但他有可能提前回来,自己要动作快。”
她低声念着,指尖在床架的铁横杆上轻轻划了一下,留下一道浅白的印子。
秋安从书架底层拖出三本厚如砖头的精装书,先在油灯下烤软封皮胶水,再用指甲抠着硬壳边缘,一点点撕下两毫米厚的硬质纸板。
指尖被磨得发红渗血,她就用衬衫撕成的布条裹住掌心,把纸板抵在书桌棱角上反复打磨。
木棱粗糙,纸屑簌簌落在床板上。
第三天,四块纸板被磨成了边缘锋利的“刮片”,指尖划过能感觉到刺人的凉意。
她抱着刮片蹲在床架旁,将刮片抵在铁链与墙上的焊接口处,昼夜不停地来回摩擦。
金属与纸板摩擦的“沙沙”声在暗室里回荡,白天她借着油灯的光盯着接口处的浅痕,夜里就摸黑凭着触感继续磨。
脚踝被铁链勒出红印,她便剪了塑料瓶垫在中间,哪怕手掌磨出水泡,挑破后裹上布条仍不停歇,焊接口处的金属终于泛出灰白色,一道细如发丝的裂痕藏在光影里。
她知道光靠刮片磨不出生路。
所以从第四日开始,秋安盯上了床架的金属支撑柱,用磨尖的纸板塞进柱体与床架的缝隙,再用厚重如砖头的精装书反复敲击。
敲到手臂发麻时,松动的螺丝“咔嗒”落地,她顺势抽出六十厘米长的金属柱,又转头对付实木书桌。
书桌是老式榫卯结构,她把金属柱楔进桌腿与桌面的缝隙,身体往后仰着发力,木缝里的木屑簌簌往下掉。
腿根的刺痛让她几次差点栽倒,她就咬着牙歇片刻,嚼块压缩饼干补充体力,再接着撬。 ↑返回顶部↑
她一瘸一拐地在房间里摸索,目光落在床尾那处与墙壁颜色略有差异的地方,之前没注意,此刻凑近了才发现,那竟是一道隐藏的暗门,边缘嵌在墙缝里,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她用力推了推暗门,门轴发出轻微的“吱呀”声,缓缓打开。
门后是个仅能容一人站立的小空间,里面竟藏着一个老式的长方形蹲坑,坑底的水正缓缓流动,看来这里的排污系统是单独设计的,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被他“考虑”到了。
秋安站在暗门后,看着这个简陋却齐全的“囚室”,只觉得浑身发冷。
没有电,却有油灯;没有窗户,却有隐藏的通风口;没有自由,却有足够活下去的物资。
樊青把一切都算计好了,像布一个精密的局,让她在这方寸之地里,既死不了,也逃不掉。
她靠在暗门的墙壁上,缓缓滑坐在地。脚踝上的铁链垂在地上,链环碰撞的声响在寂静的空间里格外清晰。
一周后,樊青会回来接她,到时候等待她的,恐怕是更严密的囚禁,是永远见不到光的北塔国庄园。
不行,她不能等。
求生的意志,让秋安的目光渐渐变得坚定。她抬起手,看着自己指尖还未消退的红肿。
---
今天是樊青离开的第二天,红肿的下体涂了三次药膏,终于能勉强下地走路 ,她知道,不能再等了。
经过她一天的观察,缠在她脚踝上的圆形锁链是实心铁打的,链环比她的拇指还粗,锁芯嵌在最靠近床架的环扣里,与铁架子床的横杆焊得死死的,连一丝松动的缝隙都没有。
下体的红肿还在隐隐作痛,涂了药膏后虽缓解了些,却仍不敢大幅度动作。
秋安盯着那道焊死的锁扣,又扫过暗室里的东西:靠墙的书架堆着半人高的书,书桌是老式的实木款,桌腿比她的手腕还粗,角落里堆着的罐头铁盒和塑料瓶在灯下泛着微光。
“一周……但他有可能提前回来,自己要动作快。”
她低声念着,指尖在床架的铁横杆上轻轻划了一下,留下一道浅白的印子。
秋安从书架底层拖出三本厚如砖头的精装书,先在油灯下烤软封皮胶水,再用指甲抠着硬壳边缘,一点点撕下两毫米厚的硬质纸板。
指尖被磨得发红渗血,她就用衬衫撕成的布条裹住掌心,把纸板抵在书桌棱角上反复打磨。
木棱粗糙,纸屑簌簌落在床板上。
第三天,四块纸板被磨成了边缘锋利的“刮片”,指尖划过能感觉到刺人的凉意。
她抱着刮片蹲在床架旁,将刮片抵在铁链与墙上的焊接口处,昼夜不停地来回摩擦。
金属与纸板摩擦的“沙沙”声在暗室里回荡,白天她借着油灯的光盯着接口处的浅痕,夜里就摸黑凭着触感继续磨。
脚踝被铁链勒出红印,她便剪了塑料瓶垫在中间,哪怕手掌磨出水泡,挑破后裹上布条仍不停歇,焊接口处的金属终于泛出灰白色,一道细如发丝的裂痕藏在光影里。
她知道光靠刮片磨不出生路。
所以从第四日开始,秋安盯上了床架的金属支撑柱,用磨尖的纸板塞进柱体与床架的缝隙,再用厚重如砖头的精装书反复敲击。
敲到手臂发麻时,松动的螺丝“咔嗒”落地,她顺势抽出六十厘米长的金属柱,又转头对付实木书桌。
书桌是老式榫卯结构,她把金属柱楔进桌腿与桌面的缝隙,身体往后仰着发力,木缝里的木屑簌簌往下掉。
腿根的刺痛让她几次差点栽倒,她就咬着牙歇片刻,嚼块压缩饼干补充体力,再接着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