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三产(5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接到何雨柱从香江打来的电话后,何雨鑫和许大茂依言暂缓了与后勤部的全面合作谈判,然后回了特区。
  几天后,伍千里那边传来消息:情况比预想的复杂,内部意见分歧不小,短期内难以达成统一。
  伍千里道:“柱子,我们几个商量过了,既然选了你们就别推辞了,不妨先挑一两项争议小、见效快的项目试着合作,以后就算有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行,我让雨鑫他们再跑一趟城。”
  “嗯,这次我会让人跟着的。”
  何雨鑫和许大茂再临城,还是在后勤大楼的会议室。
  赵首长听完何雨鑫的转述,觉得离预期差太多了,脸上难掩失望:“理解,完全理解!大项目牵涉广,慎重点是应该的。那依两位看,我们先从哪方面入手比较合适?”
  许大茂接过话头:“赵首长,我们研究了一下,觉得有三个方面可以优先考虑。一是运输,咱们这边有车队、有铁路专用线,我们集团有大量货物需要南来北往;二是饲料加工,咱们军区不是自己也有农场和养殖场吗?我们可以合作建厂,产品除了自用,还能外销;三是服务业,比如在城里合适的位置合开一家上档次的酒楼,咱们出管理、出品牌,你们出地方、出人手,利润共享。”
  赵首长边听边点头,尤其是听到“酒楼”时,眼睛亮了一下:“酒楼好,这个好!我们往来的招待也不少,招待所有点拿不出手,对外营业也能创收。运输和饲料也没问题,不过是不是这个利润方面有点少?”
  “看来赵首长是不了解这些,那我就简单说一下。”何雨鑫拿出准备好的资料讲解起来,并报出了大致的毛利率。
  “这,这么高?原来这里面有这么多门道,干了,这几个项目我们干了。”
  “那规模呢?”何雨鑫道。
  “当然是越大越好,我们有地,有工程兵,厂房这些完全不用担心,主要还是你们那边的设备。”
  “那我清楚了,你看细节是现在谈还是先带我们去看看?”
  “当然要先看看了,这样你们心里也有数,不然光凭我们说你们肯定没信心。”赵首长道。
  “那好,我们也趁这个机会多了解了解子弟兵。”何雨鑫道。
  “多了解了解,你们肯定会喜欢上他们的。”赵首长脸色已经没有了之前的失望,满是期待。
  接下来一个周,何雨鑫和许大茂在城周边考察(涉密区域除外)。跑完一圈后开始细节磋商,何雨柱派来的团队也抵达城,对项目进行全面评估。
  运输业务的主干是设备和电器的运输,涵盖陆运与空运;铁路运输则以农产品和饲料为主。经评估,饲料厂规模定在年产五万吨——这相当于当时其他地方一个省的产量。部队要求减少自动化生产线,多用人工,以解决部队家属就业,因此工厂需容纳上千名工人。
  至于酒楼项目,选址在市中心一栋部队闲置的三层小楼,位置比白天鹅还好,占地也广。最终决定拆掉重建,盖一座三十层的酒店——本可盖得更高,因赵首长担心太惹眼而作罢。
  随后双方再次谈判,利润分成成为焦点。赵首长希望拿到更高比例,认为部队提供了土地和人力等核心资源。
  何雨鑫态度坚决:“赵首长,我们投入的是核心技术、管理团队、市场渠道和品牌信誉,这些才是项目盈利的关键。运输的车队管理和调度系统、饲料厂的配方和工艺、酒店的管理标准和客源,哪一样都不是光有地和人力就能解决的。我们提出的分成比例是基于市场规则和巨大前期投入计算的,非常合理。”
  许大茂在一旁补充:“而且,我们承诺优先录用部队家属和退伍兵,并进行系统培训,这本身就是在为部队分担压力。从长远看,培养出一批专业人才,比单纯多拿几个点的利润更有价值。”
  经过几轮磋商,最终达成协议:运输公司和饲料厂,黄河集团占股60%,军区占股40%;酒店项目,黄河集团占股55%,军区占股45%。所有项目独立核算,管理层由黄河主导,军区派驻财务和监督人员。
  合作协议的最终文本确定后,签字仪式安排在军区招待所的会议室。赵首长代表军区,何雨鑫代表黄河集团,分别在协议上签字。
  交换文本时,赵首长用力握住何雨鑫的手,笑意中带着如释重负:“何总,合作愉快!这可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一定要搞出个样板来!”
  “一定,赵首长,互利共赢。”何雨鑫微笑回应。
  当晚,军区设下宴席,气氛轻松了许多。酒过三巡,赵首长拉着何雨鑫低声说:“不瞒你说,压力大啊。这么多眼睛看着,等着看成果,也等着挑毛病。这几个项目可得帮我们做好了。”
  “您放心,我们是做实事的。”何雨鑫给他吃了颗定心丸。
  接下来的日子,何雨鑫和许大茂分头忙碌:许大茂主要负责协调运输车队和饲料厂的前期筹备;何雨鑫则从四九城调来君悦的建筑设计方案,与基建团一起勘测地块,商讨酒店的设计细节。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