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又是一年春节(7 / 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何凝雪在逗两小只玩,何耀祖和何耀宗也跑去听‘国家大事’。
  初六一早,赵兴邦来了,拉着何雨鑫聊了一上午,然后匆匆走了,他下午就要回冀东,走前要跟家里再吃顿饭。
  初七上午,周白鸽接到家里电话,放下听筒后对何雨焱说:“爸想过来一趟,说有些事想跟大哥、三哥聊聊。”
  何雨焱转头就去了正房。
  何雨柱正和何大清下棋,小满在一旁帮着陈兰香缠毛线。
  听了消息,何雨柱落下棋子:“成啊,让周叔过来吧,晌午就在这儿吃,雨鑫呢?”
  “一早就去藏古斋了,应该快回来了。”
  快晌午时,周父和周母到了,周父穿着半旧的深色中山装,周母则是一身比较新的衣服,后面的秘书手里拎着两盒茶叶。
  何雨柱几人迎到院门口。
  “周叔,大冷天还让您跑一趟。”
  “没事,活动活动筋骨。”
  进了屋周父笑着对何大清和陈兰香打招呼道:“老哥哥,老嫂子,又来叨扰了。”
  “打扰什么,我们巴不得你们过来呢,多热闹。”陈兰香招呼着。
  “是,是!”何大清对当官的还是有点怵的。
  “你们家人口多是热闹。”周父道。
  然后周母就被陈兰香拉着去聊天去了,周父则是跟何雨柱哥俩去了书房。
  “柱子,雨鑫,有点事想跟你们聊聊。”
  “周叔,您说!”何雨柱道。
  “年前去南方考察了一圈,看了几个厂子,心里不是滋味啊。咱们的设备、工艺,跟外面比,差距太大了。很多厂子还在用五十年代的老机床,精度差、效率低。上面着急,我们这些老家伙也着急。”
  何雨柱给他倒了杯热茶:“周叔,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国外也是这么一步步过来的。”
  “理是这么个理,可眼看着差距越拉越大,心里憋得慌。”周父叹了口气,“柱子,你在外面见得多,跟我们说说,这差距到底在哪?怎么追?”
  何雨柱身体前倾,手指在桌上轻轻点了点:“周叔,差距是全方位的。不光在机器设备,更在管理、标准、还有人的观念。咱们很多厂子,还停留在完成计划的阶段,对成本、对市场、对技术迭代,不够敏感。比如说,同样的零件,咱们觉得差不多能用就行,国外讲究的是精密配合,差一丝一毫都不行。”
  “是啊,”何雨鑫接话,“我们跟国内厂子合作,深有体会。有时候不是不想用国产件,是实在达不到要求,稳定性不够。”
  “那怎么办?全都引进?外汇太紧张了。”周父眉头紧锁。
  “全引进不现实,也未必是好事。”何雨柱摇头,“得挑着来。关键的基础设备、核心技术,该引进得引进,但更重要的是消化吸收。不能光是买来用,得学会自己造,还得想着怎么改进。要建立自己的标准体系,培训自己的人。这是个慢功夫,急不得,但也慢不得。”
  周父听得认真:“具体说说,哪些是关键?”
  何雨柱想了想:“比如高精度的数控机床、精密仪器仪表、特种材料、集成电路,这些是工业的基础。现在国外对这些技术封锁得厉害,但也不是铁板一块。可以通过合作生产、技术贸易、人才交流等方式,一点点突破。另外,管理也得跟上,同样的设备,不同的人用,效果天差地别。”
  “人才培养是关键,”何雨鑫补充道,“我们现在就跟几个大学合办培训班,请外面的工程师上课,也送工人出去学。”
  周父若有所思:“这些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牵扯的部门多,协调起来太费劲。而且,投进去的钱,短期内看不到效益,很多人就不愿意干,还有送出去的人能不能回来还是个问题。”
  “瞻前顾后肯定不行,可以选几个条件好的厂子做试点,集中资源扶持,成功了,再慢慢推广,就像种地,总得先有几块高产田。人么,总有那些媚外的,没办法,这个出去前是看不出来的。”何雨柱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