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回忆与雨天(8 / 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扶苏走在郑国渠边,这条渠是郑国修建的,停下脚步又捧起了一汪水。
  这条渠也改变了秦人的命运。
  以后,敬业渠也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让人们从穷困变得富有。
  田安道:“公子,是否要回宫了?”
  扶苏摇头,正巧看到赵佗带回来了猎物,那是一头巨大的野猪。
  引得周遭的将军们大声欢呼。
  现在,老师与王贲将军对西域的事都未曾考虑过。
  但这没关系,荀子曾经说过,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这是说,做人做事最怕人只说,而不去做。
  荀子觉得每一件事不论大小,都要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达成成就。
  荀子的话语永远是这般浅显易懂,他老人家总能用十分有趣且容易理解的例子,来作比喻。
  没关系的,扶苏觉得没什么大问题,需要脚踏实地去做的事,还有很多,还有充足的时间。
  扶苏看向郑国渠,目光所及都看不到郑国渠的尽头。
  当年的秦人不就是靠着双手,靠着简陋的工具,一寸一寸地挖,挖出了这条郑国渠。
  所以呀,当王贲与李斯吃着大蒜,却不说西进,扶苏并不失望。
  在外走了一天,扶苏没有去游猎,当将军还要在夜里继续烤肉吃时,扶苏与田安回到了章台宫。
  今天冯去疾原本是要一起去冬猎的,他今天反常地离开。
  田安听了几个内侍的讲述,才知道原来冯去疾是又去调度粮草,送去上郡。
  翌日,关中又下起了雨,今年的冬天与秋天一样总是多雨。
  田安亲自驾着车出了咸阳城,护送的人正是老将军辛胜。
  这位老将军当初还在驻守函谷关,扶苏见过。
  从窗外看着,扶苏见到了一个个村县,有的村县正在升腾着炊烟,那是人们在做饭吃了。
  绵绵细雨落在还有些积雪的屋顶上,等到了夜里天寒的时候,这些细雨造成的积水又会结冰。
  车驾赶得并不快,扶苏想能多看看那些人家的景色。
  队伍一直护送到了敬业县,车驾也停下了,扶苏还有些意犹未尽,想多看看这雨中的景色。
  扶苏还记得,那是上辈子的时候。
  那时的自己还是一个山区的孩子,那时自己很不喜欢雨天,因为雨天就不能出去玩了。
  后来,前来支教的徐老师送给了自己一把伞。
  徐老师送的伞很大,也很重,那时还小小的自己需要两只手握着伞柄才能拿稳。
  再之后,只要到了雨天,自己就会撑着伞走在田地里,走在泥泞的路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