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摩托罗拉合伙人(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林浩然前世那个世界里,香江1983年开始使用移动电话,也就是所谓的‘大哥大’,当时价格便直接炒到5万港元一台,且还是供不应求的状况。
  别说是做生意的富豪了,连许多演员、道上的人都以拥有‘大哥大’为荣。
  而且,一个亿万富翁家庭成员,弄个几台很正常吧。
  这种情况,区区三千个名额,移动电话根本不愁卖。
  罗伯特·高尔文闻言,不禁惊讶万分,说道:“没想到,香江拥有如此之多的富豪。”
  如果真按林浩然所说的那般,这三千台名额,还真不够分。
  如此一来,出现火爆场面,自然轻轻松松。
  至于第二批名额,可没有那么快,不仅仅需要攻克相关技术,还需要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基站覆盖范围,提升信号网络容量,这些,起码需要半年时间。
  这样一来,第一批用户的使用体验将成为最好的广告,为后续市场扩张奠定基础。
  林浩然接着解释道:“在这三千个名额里,我已经给旗下企业预留了三百台,另外,政府机构也向我们申请了三百台的名额。
  还有啊,我在香江也算小有名气,在商界人脉颇广,我父亲是香江华人总商会的副会长,这几个月来,我不断接到商会成员的电话,他们都希望能获得使用移动电话的名额,我也特意让人做了登记。
  到目前为止,登记有此需求的人数已经超过五百了,这么算下来,剩下不足两千部,我建议采用‘饥饿营销’的策略来处理。”
  高尔文脸上浮现出疑惑的神情:“饥饿营销?”
  饥饿营销这种营销策略,虽然早期雏形可追寻至这个世纪初期,但直至如今,实际上都尚未形成理论化的概念。
  按照发展趋势,实际上直至九十年代,甚至是进入21世纪初,才开始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早期实践阶段。
  而将饥饿营销系统化并且推向主流的,得到2010年的iphone 4发布会之后了,当时iphone 4因技术革新,如视网膜屏幕、玻璃机身等技术引发抢购,黄牛加价现象普遍,苹果通过限购、分批次上市等手段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
  此后,小米在2011年推出首款手机时,结合互联网预售和限量抢购模式,将饥饿营销与“高性价比”绑定,形成“期货营销”模式——先低价吸引用户,再根据订单量生产。
  而随着成功的例子越来越多,于是饥饿营销这种营销手法逐渐扩散到汽车行业、白酒行业等等,比如宝马、奥迪等通过限量版车型或加价提车策略应用饥饿营销,茅台通过控制出货量维持高价和稀缺性,甚至被质疑人为制造“缺货。
  不得不说,‘饥饿营销’这种营销手段,确实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市场策略,尤其是在高端消费品领域。
  林浩然微微一笑,解释道:“所谓‘饥饿营销’,就是通过人为控制供应量,制造稀缺感,从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我们首批只投放三千台移动电话,但市场需求远超这个数字。
  这样一来,不仅能提高产品的溢价能力,还能让摩托罗拉移动电话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罗伯特·高尔文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类似于奢侈品行业的限量发售?”
  林浩然点了点头,笑着说道:“没错,但我们的策略更激进,我们不仅要限量,还要让市场‘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个是预约抽签制,简单地说就是让潜在用户先登记预约,再从中抽取购买资格,这样一来,那些未被抽中的人会更加渴望拥有,甚至愿意支付额外费用从黄牛手中购买。”
  罗伯特·高尔文闻言,眼睛一亮。
  他感觉自己又学到了一招。
  “其次,便是vip优先购买权,将部分名额优先分配给政府机构、顶级富豪和商业合作伙伴,让他们成为首批用户,形成示范效应。”林浩然继续说道。
  罗伯特·高尔文此刻如同一名学霸一般,内心中充满了求学欲,认真倾听着林浩然的话。
  “第三就是媒体造势,邀请媒体全程报道首批用户的体验,制造社会话题,让移动电话成为‘成功人士’的标配。”林浩然说到这里,便停了下来。
  罗伯特·高尔文眼中闪过一丝震惊,他觉得,这次来香江,真是来对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