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你说得对,我不听我不听,王八念经(2 / 3)
“太仓现在还有多少粮食?!”
“三年陈米二百万石,两年陈米四百万石,去年的米没有动,入库了八百万石,今岁新米因黄河洪泛,漕粮阻绝,仅得三百万石,太仓米共计一千八百万石,另有麦、粟、黍等共计九百万石!”
“银子呢?!”朱由检问道。
“今年九边军饷、百官欠俸已结清,太仓银尚余三千九百万两!”毕自严腰杆板直说道。
“妈的,你他娘的骄傲个什么劲儿,这钱是老子冒死搂回来的好吧!”朱由检腹诽不已。
“顺天府尹要多少粮食?!”
“要三万石米开粥铺,五万两银子购买冬衣。”
“准奏!”朱由检有些无语,还以为多少,结果只是狮子小开口,“今年河南闹水灾,棉衣价格上涨了不少吧?!”
“是,今年河南棉絮价格从二十文每斤涨到三十文一斤,开封布每匹差不多要二两银子,价格较去年翻倍,河南各州府县的棉布自己都供不应求,朝廷只能采买兖州棉和肃宁棉。
似边军胖袄采买,每件就要三两银子,臣跟兵部合计,决定今年暂缓派发冬衣,待明年棉价回落再补。”
“上次发冬衣是什么时候?”
“启禀陛下,是崇祯二年冬。”
“那还缓什么缓!太祖圣训:边军冬裘、夏葛、廪食,皆岁额所供,缺一不可。每岁霜降前,必尽发冬衣于边卒,务使士卒得及时御寒。
若有稽延不发者,掌后勤之户部主事、边镇管粮郎中,罪无攸赦!老毕呐,你这是知法犯法!”
毕自严有些无奈道:“陛下,若要补足九边五十余万套冬衣,需耗银二百万两,且如此大量,短时间内难以凑齐,棉料紧俏,有价无市。”
“陛下,不若将冬衣折银,令边卒自行采买吧!”杨嗣昌插了一嘴。
朱由检微微皱眉,说道:“那就先发辽东、蓟州二镇冬衣,其余诸边每卒拨二两过冬银吧。”
“喏!”毕自严躬身。
“陛下圣明!”杨嗣昌吹捧道。
朱由检微微侧目,心中不喜,这老小子未免有些太想进步了!看他这谄媚的样子,朱由检都怀疑他提出来的“四正六隅”的剿匪策是不是他从别人那剽窃的。
相比之下,朱由检还是更喜欢卢象升,而对于坑死卢象升的杨嗣昌,自然就有些负面滤镜了。
三言两语之间,百万两白银就这么花出去了,养兵真的太贵了!
“陛下,要不要拨款疏通河道?!”好不容易才从辽东爬回来的工部尚书薛凤翔弱弱道,他也是被整怕了。
堂堂工部尚书被丢到辽东两年,死活回不来,甚至祈骸骨,皇帝都不批,直接威胁他:“你要回来还是要三族性命”?!
“要多少钱?!”
“臣启陛下,今运河山东沙湾至张秋段梗阻日久,其堵塞根源在于黄河主道自河南原武、阳武一带北决。
洪流经曹州、濮阳直灌沙湾漕河,致该段决口最阔处达九十余丈,漕水漫溢入海,漕舟鳞集岸边无法通行,此乃南北漕运之大患,亟待修复。
若欲整治此段缺口,需先起徭役征调民夫,工程以夯土筑堤为主,辅以桩木固基,所需物料含土方、木料,另需支给工役伙食等项,按每丈堤坝造价八十两白银核算,九十余丈决口封堵需耗银七千两。
继而疏浚沙湾至张秋段河道,该段全长约五十里,因黄河长期淤积,泥沙深达一丈至三丈不等,需组织民夫开挖淤泥、征调船只运沙。按每里疏浚费六千两至八千两之标准测算,五十里疏浚共需银三十万两至四十万两;
若河道内停滞之漕船需清理,还需额外增银二万两至三万两;此外,沿线‘减水闸’及‘水柜’因灾受损,亦需同步修复,所需银两含闸座石料采购与工匠工钱,约计三万两至五万两。 ↑返回顶部↑
“三年陈米二百万石,两年陈米四百万石,去年的米没有动,入库了八百万石,今岁新米因黄河洪泛,漕粮阻绝,仅得三百万石,太仓米共计一千八百万石,另有麦、粟、黍等共计九百万石!”
“银子呢?!”朱由检问道。
“今年九边军饷、百官欠俸已结清,太仓银尚余三千九百万两!”毕自严腰杆板直说道。
“妈的,你他娘的骄傲个什么劲儿,这钱是老子冒死搂回来的好吧!”朱由检腹诽不已。
“顺天府尹要多少粮食?!”
“要三万石米开粥铺,五万两银子购买冬衣。”
“准奏!”朱由检有些无语,还以为多少,结果只是狮子小开口,“今年河南闹水灾,棉衣价格上涨了不少吧?!”
“是,今年河南棉絮价格从二十文每斤涨到三十文一斤,开封布每匹差不多要二两银子,价格较去年翻倍,河南各州府县的棉布自己都供不应求,朝廷只能采买兖州棉和肃宁棉。
似边军胖袄采买,每件就要三两银子,臣跟兵部合计,决定今年暂缓派发冬衣,待明年棉价回落再补。”
“上次发冬衣是什么时候?”
“启禀陛下,是崇祯二年冬。”
“那还缓什么缓!太祖圣训:边军冬裘、夏葛、廪食,皆岁额所供,缺一不可。每岁霜降前,必尽发冬衣于边卒,务使士卒得及时御寒。
若有稽延不发者,掌后勤之户部主事、边镇管粮郎中,罪无攸赦!老毕呐,你这是知法犯法!”
毕自严有些无奈道:“陛下,若要补足九边五十余万套冬衣,需耗银二百万两,且如此大量,短时间内难以凑齐,棉料紧俏,有价无市。”
“陛下,不若将冬衣折银,令边卒自行采买吧!”杨嗣昌插了一嘴。
朱由检微微皱眉,说道:“那就先发辽东、蓟州二镇冬衣,其余诸边每卒拨二两过冬银吧。”
“喏!”毕自严躬身。
“陛下圣明!”杨嗣昌吹捧道。
朱由检微微侧目,心中不喜,这老小子未免有些太想进步了!看他这谄媚的样子,朱由检都怀疑他提出来的“四正六隅”的剿匪策是不是他从别人那剽窃的。
相比之下,朱由检还是更喜欢卢象升,而对于坑死卢象升的杨嗣昌,自然就有些负面滤镜了。
三言两语之间,百万两白银就这么花出去了,养兵真的太贵了!
“陛下,要不要拨款疏通河道?!”好不容易才从辽东爬回来的工部尚书薛凤翔弱弱道,他也是被整怕了。
堂堂工部尚书被丢到辽东两年,死活回不来,甚至祈骸骨,皇帝都不批,直接威胁他:“你要回来还是要三族性命”?!
“要多少钱?!”
“臣启陛下,今运河山东沙湾至张秋段梗阻日久,其堵塞根源在于黄河主道自河南原武、阳武一带北决。
洪流经曹州、濮阳直灌沙湾漕河,致该段决口最阔处达九十余丈,漕水漫溢入海,漕舟鳞集岸边无法通行,此乃南北漕运之大患,亟待修复。
若欲整治此段缺口,需先起徭役征调民夫,工程以夯土筑堤为主,辅以桩木固基,所需物料含土方、木料,另需支给工役伙食等项,按每丈堤坝造价八十两白银核算,九十余丈决口封堵需耗银七千两。
继而疏浚沙湾至张秋段河道,该段全长约五十里,因黄河长期淤积,泥沙深达一丈至三丈不等,需组织民夫开挖淤泥、征调船只运沙。按每里疏浚费六千两至八千两之标准测算,五十里疏浚共需银三十万两至四十万两;
若河道内停滞之漕船需清理,还需额外增银二万两至三万两;此外,沿线‘减水闸’及‘水柜’因灾受损,亦需同步修复,所需银两含闸座石料采购与工匠工钱,约计三万两至五万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