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破产(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还有一个就是三角债。
  这个常主任熟悉,他作为厂办主任,这些东西还是有接触的。
  但就是因为有了解,所以更明白,这东西不是一两天形成的。
  常主任在吴书记身边办事,自然也是知道这些东西纠缠起来有多麻烦。
  尤其是大家都还是国字头,都是一个行业里的,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关系。
  很多事情压根就不好处理,来硬的也行啊,但问题是人家厂子里现在也是没米下锅,对着谁来硬的?
  常主任唯一一个庆幸的事情就是,宋厂长到底还是不像纪盛华那种眼里只有自己利益的人一样。
  而且,宋厂长还是比之前的两个厂长要好相处许多。
  有纪盛华这个前车之鉴,纺织局那边派来的新厂长自然没有人敢和纪盛华一样猖狂,但要说他们为厂子考虑什么,那是开玩笑。
  反而是都想趁着厂子还有一口气,最好是从中多少攫取一点利益,反正自己捞点。
  要说捞多大那肯定不至于,但是多少得有点好处,加上他们又不是搞纺织出身的,只是有当厂长之类的经验。
  这能做成什么工作呢?
  这些厂长自己也心情放松,没把针织总厂的困境真的当成一个不得了的东西。
  这也是这个年头国字头许多领导的普遍心理——
  厂子好不好,和自己无关。
  反正上面的领导总会扶持的,反正纺织局不可能放着针织总厂不管的。
  实在是效益不好,那也没关系,过两年说不定厂子就合并重组了,跟自己也没什么关系,那会儿说不定人都调走了。
  反正针织总厂是不可能垮的,像纪盛华那种幺蛾子闹个一回也就差不多了,总不可能真的有一天厂子倒闭吧?
  开玩笑呢!
  尽管这年头个体户都涌现了许多,甚至像“明瑜酸辣粉”和“venus”这种优秀企业都已经在南城存在,但是绝大多数人仍然抱着老想法——
  “厂子不可能完蛋。”
  “铁饭碗一定有人兜底。”
  普通员工抱着这种心态,就是在针织总厂遇到危机的时候发发牢骚,自己出去找找兼职,把日子先过下去。
  但领导抱着这种心态,那问题就大了。
  从上到下失去了一种活力,一种向死而生的顽强意志力。
  吴书记是独木难支。
  这事儿偏偏又不好处理,还是他积极往上面申请了几次,又加上纺织局那边见这些人实在是搞不好工作,这才松了口。
  宋厂长就是这么来的。
  前头一个纪盛华,加上两个没什么本事的厂长,已经严重拖慢了针织总厂的恢复元气的速度。
  宋厂长虽然是被分配到针织总厂来,也不是对这个分配结果没有意见,但在其位谋其职,他还是想把手里的事情做好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