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2 / 3)
这也就意味着,之前的这些时日或许是她与闺女最后的相处时光,未来的五年里,除非康熙宣召,她都不能再回京城看闺女了。
自从胤礽死后,康熙的性情变了不少,上次进宫的时候,丹卿瞧着他看她的眼神竟然生出一丝恐惧来,这是她从未有过的感受。
她杀了胤礽,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仿佛也打破了那原本很微妙的平衡,她与康熙之间,自此以后,恐怕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这种改变本是丹卿惧怕的,所以她才会经常踟蹰不前,犹豫再三,可当真事到眼前,却又觉得好像也不过如此,大不了,她就躲远些,再躲远些。
胤礽的灵柩离开紫禁城的那一日,丹卿受命前去相送。
她站在人群里,偶然抬头,正对上康熙看向她的目光,里面有审视,有提防,还有一丝憎恨。
她在决定置胤礽于死地之时,就已经预见到了会有这么一日,可此时,依旧忍不住心里悲凉。
“汗阿玛,我要回去了。”
事后,丹卿主动进宫向康熙请辞,“快入冬了,再不走,路上又要风雪难行了。”
康熙神色复杂的看着丹卿,第一次在离别之时,没有将她叫到身边,拉着她的手告别。
他只是端坐在那里,仿佛眼前的不是他最曾经最心爱的闺女,而是一个并不亲近的臣属,一个叫他忍不住想要去恨的人。
胤礽死了,他精心培养的储君,就那么轻易的断送在她的手里。
就算是胤礽一而再的对她出手,就算是他先下定了要让胤礽“病逝”的决心,他依旧会忍不住迁怒,会在孤寂的午夜,想若是当年他没有在御花园里捡到她,没有放任胤礽亲近她,是不是一切都不会发生。
他其实心里很清楚丹卿没错,清楚是胤礽咎由自取,但就是会忍不住去想,如果丹卿能再忍忍,再顺从些,胤礽也不至于如此。
曾几何时,他是期盼着丹卿能回到他身边的,就住在他给她修建的公主府里,每日能进宫陪着他一起用膳,而他也能在她面前做一个真正的慈父,不用算计,无需提防。
可是如今,他再看着她,脑海里却全都是胤礽的影子,他再也无法像以前那般面对她,疼爱她。
“你走吧,非召不得再
入京。”
康熙冷冷的开口说出这样刺骨的话,“福安郡主,朕会让宜妃好生照看,等她年满十三,就叫她回去。”
丹卿闭了闭眼,端端正正的跪下磕头,亦说出了以前从不会说出的话:“臣,谢皇上。”
然后站起身来,转身离去,将不舍和眼泪留给自己,不让康熙发现。
胤禩站在乾清宫外,只为等她。
“四姐姐,你是要回去了吗?”
他依旧是那幅温文尔雅的模样,甚至还带着点恰到好处的悲伤,仿佛之前联合朝臣废储时的尖锐只是幻觉而已。
丹卿停下脚步看向他:“八弟,我已为你做了刀剑,别忘了你答应过我的事。”
胤禩点头:“姐姐放心,福安郡主的一切弟弟都会上心的,只要我还能插得上手,就绝不会叫她受委屈。”
丹卿不再停留,继续往前走。
当初无人敢做诛杀胤礽的刀,生怕如胤禔一般惹祸上身,万劫不复,是她主动找上了胤禩,答应他出这个头,换他帮她护着蘼蘼。
好在她不是胤禔,她选择了一个最好的时机。
敦多布多尔济已死,胤禔留在北疆,康熙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动她,因为他需要她回到归化城区,帮他稳定漠北,压制胤禔,抵挡沙俄和准噶尔部随时可能的反击。 ↑返回顶部↑
自从胤礽死后,康熙的性情变了不少,上次进宫的时候,丹卿瞧着他看她的眼神竟然生出一丝恐惧来,这是她从未有过的感受。
她杀了胤礽,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仿佛也打破了那原本很微妙的平衡,她与康熙之间,自此以后,恐怕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这种改变本是丹卿惧怕的,所以她才会经常踟蹰不前,犹豫再三,可当真事到眼前,却又觉得好像也不过如此,大不了,她就躲远些,再躲远些。
胤礽的灵柩离开紫禁城的那一日,丹卿受命前去相送。
她站在人群里,偶然抬头,正对上康熙看向她的目光,里面有审视,有提防,还有一丝憎恨。
她在决定置胤礽于死地之时,就已经预见到了会有这么一日,可此时,依旧忍不住心里悲凉。
“汗阿玛,我要回去了。”
事后,丹卿主动进宫向康熙请辞,“快入冬了,再不走,路上又要风雪难行了。”
康熙神色复杂的看着丹卿,第一次在离别之时,没有将她叫到身边,拉着她的手告别。
他只是端坐在那里,仿佛眼前的不是他最曾经最心爱的闺女,而是一个并不亲近的臣属,一个叫他忍不住想要去恨的人。
胤礽死了,他精心培养的储君,就那么轻易的断送在她的手里。
就算是胤礽一而再的对她出手,就算是他先下定了要让胤礽“病逝”的决心,他依旧会忍不住迁怒,会在孤寂的午夜,想若是当年他没有在御花园里捡到她,没有放任胤礽亲近她,是不是一切都不会发生。
他其实心里很清楚丹卿没错,清楚是胤礽咎由自取,但就是会忍不住去想,如果丹卿能再忍忍,再顺从些,胤礽也不至于如此。
曾几何时,他是期盼着丹卿能回到他身边的,就住在他给她修建的公主府里,每日能进宫陪着他一起用膳,而他也能在她面前做一个真正的慈父,不用算计,无需提防。
可是如今,他再看着她,脑海里却全都是胤礽的影子,他再也无法像以前那般面对她,疼爱她。
“你走吧,非召不得再
入京。”
康熙冷冷的开口说出这样刺骨的话,“福安郡主,朕会让宜妃好生照看,等她年满十三,就叫她回去。”
丹卿闭了闭眼,端端正正的跪下磕头,亦说出了以前从不会说出的话:“臣,谢皇上。”
然后站起身来,转身离去,将不舍和眼泪留给自己,不让康熙发现。
胤禩站在乾清宫外,只为等她。
“四姐姐,你是要回去了吗?”
他依旧是那幅温文尔雅的模样,甚至还带着点恰到好处的悲伤,仿佛之前联合朝臣废储时的尖锐只是幻觉而已。
丹卿停下脚步看向他:“八弟,我已为你做了刀剑,别忘了你答应过我的事。”
胤禩点头:“姐姐放心,福安郡主的一切弟弟都会上心的,只要我还能插得上手,就绝不会叫她受委屈。”
丹卿不再停留,继续往前走。
当初无人敢做诛杀胤礽的刀,生怕如胤禔一般惹祸上身,万劫不复,是她主动找上了胤禩,答应他出这个头,换他帮她护着蘼蘼。
好在她不是胤禔,她选择了一个最好的时机。
敦多布多尔济已死,胤禔留在北疆,康熙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动她,因为他需要她回到归化城区,帮他稳定漠北,压制胤禔,抵挡沙俄和准噶尔部随时可能的反击。 ↑返回顶部↑